陈黎媛:打造“黄山模式”,中环洁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思考和实践

首页    专家专栏    陈黎媛:打造“黄山模式”,中环洁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思考和实践

 

陈黎媛对中环洁的“黄山模式”进行了总结,并详细分享了“黄山模式”的四个具体实践。   



1

智慧化引领


用系统规范流程,用流程提炼数据,用数据提升管理,用管理创造价值,以智慧环卫引领精益管理、精准服务的实现。



2

系统化运营


树立“大环卫运营观”,以集约高效、共享资源、综合治理为导向,实施全域、全员、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体系化运营策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3

品质化服务


量身打造模式,系统长远规划,专业团队管理,社会责任担当。




4

社会化共建


机制共建、责任共担、信息共享,管理共抓,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主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


四个具体实践 




实践一:
坚持用创新驱动促进智慧环卫新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智慧助力黄山,打造新安江大保护的智慧化精益管理标杆。黄山中环洁智慧环卫系统,是将运营与IT技术相结合,针对环卫行业特点自主研发的智慧化环卫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是国内环卫项目面积覆盖最大、车船物联网设备最多、水陆空全方位监管最全的智慧环卫项目。


水陆空五种可视化监管方式。黄山中环洁通过作业车辆可视化、品质督察可视化、中转站运行可视化、水面保洁可视化、无人机巡视可视化实现五位一体监管模式。通过智慧环卫的品质督察车、无人机巡视、智慧环卫系统形成三位立体协同,有效地保障黄山中环洁的工作质量和环境质量。

全方位四级监管平台。中环洁的智慧环卫系统支持移动办公,实现与城市数字平台对接,案件上报管理支持品质督察车、内部监管APP等多渠道案件上报,并实时上传通报处理结果,从而清晰了解案件上报人员情况、上报时间、上报地点、处理时间及处理结果。

垃圾不落地两级保障。清运调度,是中环洁运营管理的核心。目前黄山中环洁已经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按照各个时间节点,查看各个转运站的垃圾重量数据及收转距离和黄山各区县送到末端处理厂的数据,实现了垃圾转运系统自动排班,大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效地保障了黄山“三区四县”的垃圾及时清运,实现了全程垃圾不落地。同时为政府后期的垃圾分类及治理提供了数据决策依据。




实践二:
坚持用体系化设计实现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水陆空、三区四县、村庄集镇、道路、景点全域管理。中环洁对黄山“三区四县”、村庄集镇、道路、景点进行全域统一运营,从而实现更好的统一标准、调配资源、保障服务质量。对于政府而言,管理一家环卫企业的难度也比管理碎片化的多家小企业降低了许多,中环洁能够在检查评比中连创佳绩,得益于全域管理的方式。


事业编员工、合同制员工、临时工全员整编。在黄山项目的市场化过程中,统一整编环卫员工。对于环卫工人而言,其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保洁、垃圾收运与转运、资源回收利用、集中处置全链打通。黄山项目打通了垃圾从扫保、收集、运输、集中处置的全链条协同,结合智慧环卫的统一调配管理和持续优化,提升效率、保障质量,有助于政府的高效监督和管理。


长周期盘活存量资产,持续投入先进设备。项目周期长,能够覆盖设备折旧成本,从而投入更多先进设备,而设备的先进程度、机械化率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作业效率和效果。


实践三:坚持用高质量发展引领环卫高品质运营

通过“总部-项目公司-区县项目部-乡镇管理员”分级管理,形成“小后台-大中台-强前台”,实现多维赋能、精兵作战的立体运管模式。


下大力气,用真金白银高标准投入,强化收、转、运全要素保障,全链条驱动。
1.转运站建设项目规划的5个中心转运站、30余个移动站的建设工作已经按照计划完成了1个祁门中心转运站、23个移动站,其他转运站均将按规划相继建设完成。
2.机械设备购置投入25吨勾臂车、8吨压缩车、3吨压缩车、小集运、洒水车、湿扫车、吸污车、小勾臂车等各类作业车辆共计2458辆,水域打捞船只157艘。


存储设备设置。各种型号垃圾桶近40万个,提前布局垃圾分类。


环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环卫工人的关爱是企业责任和担当的重要体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山美水美,也要人美。通过中环洁的“十项暖心工程”、在职环卫职工社保应缴尽缴、推出充满企业关爱的新款环卫服装、党建工会工作开展到作业一线一系列举措,持续关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中环洁大家庭的温暖。

实践四:坚持用社会化共建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社会治理共同建设、协同促进的理念,探索中环洁与市、区县、乡镇和村屯四级联动新格局,机制共建、责任共担、信息共享、管理共抓,引导群众在共享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主动参与、自主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和守护环境人人有责新风尚的形成。



2019年12月11日 12:0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