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标准化带动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行业新闻    如何以标准化带动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


 

01
我国“双碳”政策制度的架构与重点要求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双碳政策体系中最顶层的文件。整个政策体系采用了“1+N”方式,《意见》作为顶层文件的“1”,确定了双碳整体工作部署。

 

《意见》提出2025、2030和2060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清晰,特别是规定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围绕这个目标,《意见》也部署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七大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对重点领域,包括工业、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提出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此外,还提出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也是其中之一,《意见》提到要建立健全标准计量体系、碳排放核算体系、投融资体系、发展绿色金融。

 

 

在顶层文件“1”之下,第一个“N”《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出台。《方案》确定了十大行动,和《意见》内容相匹配,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和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其中工业、城乡、交通依然是三大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也是涉及固废行业的重要内容。

 

 

《方案》专门有一个章节提到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其中提出的“加快节能标准更新,修订一批能耗能效标准”,这两套强制性标准目前已有近200项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方案》中特别强调了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包括制氢、存储、运输等,中标院也在负责新能源、太阳能、氢能、生物质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以及《方案》提出的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和企业碳排放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等重要标准的相关任务。

 

这之后更多“N”发布,三部委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其中《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提出“2025年形成工作格局、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30年减污降碳能力显著提升,水气固土等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两个阶段性目标,也设置了六个重要任务:

 

第一,强化源头防控。包括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环境准入管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加快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等等。

 

第二,突出五方面五个重点领域:工业、交通、城乡、农业,还有生态环境协同增效,这5个领域任务设置得非常具体。

 

第三,优化环境治理。包括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水污染治理协同控制、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这四个方面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每一个领域中的10条都相关联。

 

第四,开创创新模式。也划分了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区域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降碳协同;第二个层面是城市层面,围绕着“无废城市”试点,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第三个层面是产业园区,包括工业园区、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园区等各方面的协同创新;第四个层面是企业层面,关注企业自身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第五,强化支撑保障。包括技术研发应用,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协同管理,以及经济政策、基础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

 

第六,加强组织实施。从宣传、国际合作、监督考核、统筹领导等方面来进行相关部署。

 

02
我国双碳标准化体系框架
 

 

除了以上相关政策,在标准化领域,“十四五”出台了一项重要文件《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简称“《纲要》”),这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第一个国家层面制定的发展纲要,具有里程碑意义。

 

《纲要》涵盖了七方面重要内容,包括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用标准化手段,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以标准化引领新产品、新产业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还包括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标准化不只限于工业、农业,还涉及到服务业,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标准化的身影。当然,这七个方面还包括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其中保障体系和双碳目标密切结合,保障体系本身也包括五个方面,比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等。

 

 

国家层面近期也发布了双碳政策体系中的又一个“N”,即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首次呈现出国家层面双碳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标准体系全貌。

 

构建标准体系,主要遵从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全覆盖。标准体系要涵盖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草、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方面,实现碳排放重点行业和领域全覆盖。

 

第二个原则是多维度。主要从三个维度构建标准体系。

 

第一个维度是目标、技术、管理、评估全流程维度。整个双碳标准体系,从目标设置出发,目标包括能耗、能效、污染排放,这些既是强制性标准,也是目标管理标准。为了实现这样的强标目标,就要从技术要求、技术工艺、技术发展、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管理也非常重要,比如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绩效评估等,这些都是可以从管理层面加强的标准。最后效果如何,比如低碳技术能够带来多少减碳效果,或者企业整体的减碳量怎么去核算,这些都属于评估方面的技术标准。

 

第二个维度是从基础共性、碳减排、碳清除、市场化机制的技术路径来构建。

 

1)基础共性,包括术语、分类,比如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代码,绿色低碳标识,碳核算基础方法学,不同行业的碳信息披露等,这些都属于基础类通用标准,相关国家标准也在逐步推进当中。

 

2)碳减排领域,涉及到五个方面子体系:

 

第一个子体系,能效提升是碳减排技术路径当中非常重要的路径,节能领域相关标准涉及到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能源的审计、能源的监测、系统能效的评估、能耗,还有能源管理体系等等相关节能技术的评价,这都属于节能领域的系列标准。

 

第二个子体系,化石能源的清洁化,煤炭、石油这些传统能源依然需要提高能效,还要在整个制造生产过程中实现清洁化、低碳化的运营,这些领域中绿色低碳、负碳技术也涉及到标准化问题。

 

第三个子体系,非化石能源,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提升,非化石能源重点包括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还有分布式能源等,这些都是重点领域。

 

第四个子体系,工业领域温室气体的减排,包括水泥制造过程中碳酸钙分解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合成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等,在工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如何碳减排也需相应标准。

 

第五个子体系,围绕循环减污降碳设置,包括废物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固废、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的相关标准。

 

3)碳清除。减碳之后还会有碳的产生怎么办?那就属于生态碳汇范畴,森林、草原、海洋碳汇的相关标准。再有CCUS碳储存、碳捕获,直接空气捕集等相关新型技术的技术标准等。

 

4)市场化机制需要的标准。碳减排需要金融手段,涉及到绿色金融以及碳交易,包括总量配额下的交易和资源性CCER的碳交易。还有包括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等系列的相关标准。

 

以上四方面,每一个小方块都是一个子体系,每一个子体系下又分各个不同方面的标准,构建起整个双碳领域标准的需求。

 

国家层面双碳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标准体系全貌

 

第三个维度,则是针对地区、行业、园区、组织、产品的不同对象的维度。

 

标准体系构建的第三个原则是多层次。如此庞大的标准体系框架,仅仅靠国家标准是不行的,要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各个层级都进行设置,这是整个标准体系的框架。

 

围绕这个体系框架,再制定“十四五”相关的双碳技术标准。同时,《实施方案》中还设置了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和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以及绿色低碳标准的国际合作行动,这“四大行动”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

 

 

去年,十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其中有一章节的内容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涵盖自然资源的标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标准、生态环境标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这几个标准体系框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割裂开,也有交叉重复。

 

03
我国环保产业标准化进展
 

 

在减污降碳领域,环保产业的标准体系是什么样的呢?

 

环保产业涉及到大气、水、固废、噪声等领域,包括相关设备产品的技术标准,还有环保服务标准,第三方污染治理技术的相关标准,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还会遵循强制性的标准要求。与环保产业配套的标准,就是从环保产业的不同领域做相关设施、产品、药剂或者环保材料,以及相关技术标准,服务效果评估等,这就是整个环保产业的标准体系。

 

 

具体到固废领域这个子体系,可以按对象划分为工业固废、危废等不同类别,包括了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等多个污染治理对象,构建涵盖收集和贮存、处理和处置、一般固废作为原料、资源化利用工艺和过程、综合利用产品、理化及性能检测方法、污染控制等七大方面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就是一层一层往下细分,工业固废领域重点选取一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对象,从原料废料要求,到利用的技术工艺、设备设施,再到循环利用产品本身,包括产品性能要求和检验检测等等环节来设置标准。危险废物领域有专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相关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很多重要行业标准。标准体系框架是涵盖国标、行标,包括一些地方标准,以及市场化机制需要的团体标准等。

 

林翎院长介绍,目前工业固废领域上述几大方面的标准不到200项,存在标准不完善,标准体系中缺失的标准较多,部分标准标龄过长,标准内容更新不及时,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环保产业需要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同时也需要更多拥有先进循环利用技术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参与,各相关方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来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带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04
标准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领跑者制度,是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制度。

 

总书记提到,“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标准从层级划分,可分为国标、行标、地标、团标和企标5个层级。国家标准要求最低,因为考虑到全国各个区域和不同企业之间差异,指标设置水平不能太高。高水平的标准在企业当中。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推出了领跑者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要为每一类技术或者每一类设备和产品设置出领跑的标杆,大家通过对标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从而推进整个行业技术的全面提升。

 

领跑者制度实施三年来成效非常显著,各方都在积极参与,目前已经覆盖了240个重点领域,涉及70%—80%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类别。“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各个部委也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多次提到了领跑者要求。

 

“领跑者”评价系列标准主要通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来判定产品质量分级。

 

核心指标应以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指标要求为依据取值,且能够分级。领跑水平,一般位于行业前20%;平均水平划定为前20%-50%的主流企业达到的水平;基准水平是国标规定的最低要求。林翎院长进一步指出,很多产品标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达不到国标要求并不违法,但很多采购方或者消费者并不知道,在此设定三个等级,就可以让大家明晰产品所处的不同水平。

 

创新指标是围绕企业的技术、产品设备或服务特点而设置的指标,它可以增加很多类别,通过这种方式,领跑者标准就可以达到重要指标全覆盖,核心指标分等级,先进水平对国际,创新指标显特色,以指标形成的质量分级为依据来发布领跑者榜单。

 

林翎院长指出,在整个环保领域,大量环保设备设施和技术设备尚未形成质量分级和领跑者标准,希望各方共同参与领跑者标准的研制,给行业树立标杆,形成质量分级,也为好的企业、技术、产品设备、服务进入“领跑者”榜单提供技术支撑。

 

企业标准“领跑者”有利于企业打造品牌,对标达标质量和技术提升,可利用宣传增强市场竞争力,便于得到国际认可,并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同时享受税收金融优惠等财税政策。

 

当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协助E20环境平台成立两山标准化研究中心,在环境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建环境领域标准化服务平台,面向环境服务类、技术设备类、产品类的“领跑者”团体标准建设,打造环境产业的标准体系。林翎院长表示,希望通过推动领跑者制度,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1日 09:0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