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团体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操作规程》 征求意见的函

首页    行业标准    关于对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团体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操作规程》 征求意见的函


    附件1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规程》(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表

         

    条文编码

    修改意见和建议

    理由











































    (此表可加页)

     

    单位:                    专家(签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2018年  月    日


    附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T/HW

          T/HW 000×-20××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规程

    Operation Rules for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发布


    前  言

    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标准化委员会2017-2018年度团体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中环标[2007] 03号)的要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规程》编制课题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生活垃圾收集作业;5.生活垃圾运输作业;6.转运站中转作业;7.安全环保卫生;8.突发事件与应急保障的处置。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负责管理,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中科技大学(地址:武汉市武昌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目  次

    TOC \o "1-2" \h \z \u 总则... PAGEREF _Toc517888419 \h 1

    术语... PAGEREF _Toc517888420 \h 2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517888421 \h 5

    3.1 职业道德... PAGEREF _Toc517888422 \h 5

    3.2 专业知识与技能... PAGEREF _Toc517888423 \h 7

    3.3 垃圾收运从业单位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517888424 \h 8

    生活垃圾收集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25 \h 12

    4.1 班前准备... PAGEREF _Toc517888426 \h 12

    4.2 人力收集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27 \h 12

    4.3 机械收集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28 \h 15

    4.4 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PAGEREF _Toc517888429 \h 17

    生活垃圾运输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30 \h 20

    5.1 班前准备... PAGEREF _Toc517888431 \h 20

    5.2 作业规程... PAGEREF _Toc517888432 \h 21

    5.3 运输作业质量要求... PAGEREF _Toc517888433 \h 28

    转运站中转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34 \h 30

    6.1 转运站管理及要求... PAGEREF _Toc517888435 \h 30

    6.2 站内压缩转载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36 \h 32

    6.3 站内清洁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37 \h 33

    6.4 站内污水处理作业要求... PAGEREF _Toc517888438 \h 38

    6.5 臭气和粉尘处理方案... PAGEREF _Toc517888439 \h 39

    6.6 转运站噪音控制方案... PAGEREF _Toc517888440 \h 41

    6.7 场地消毒作业... PAGEREF _Toc517888441 \h 43

    安全环保卫生... PAGEREF _Toc517888442 \h 49

    7.1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PAGEREF _Toc517888443 \h 49

    7.2 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PAGEREF _Toc517888444 \h 52

    7.3 作业现场环境卫生... PAGEREF _Toc517888445 \h 55

    突发事件与应急保障的处置... PAGEREF _Toc517888446 \h 56

    8.1 突发事件处置... PAGEREF _Toc517888447 \h 56

    8.2 应急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517888448 \h 57

    附录1:典型水平压缩转运工艺... PAGEREF _Toc517888449 \h 59

    附录2:典型垂直压缩转运工艺... PAGEREF _Toc517888450 \h 66

    附录3:臭气和灰尘的典型处理工艺简介... PAGEREF _Toc517888451 \h 70

    附录4:转运站压缩系统减震降噪措施及要点... PAGEREF _Toc517888452 \h 73

    附录5:作业场地消毒方法简介... PAGEREF _Toc517888453 \h 79

    本规范用词说明... PAGEREF _Toc517888454 \h 85

    引用标准名录... PAGEREF _Toc517888455 \h 86



    1 总则

    1.0.1 为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作业(以下简称“收运作业”),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生活垃圾收运作业的组织、施行与管理。

    1.0.3 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方式、内容与要求应根据其服务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卫生需求,按服务范围、垃圾产生排放特点和收运作业任务量合理确定,做到安全、环保、卫生,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

    1.0.4 生活垃圾收运作业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有现行关标准的规定。

    1 总则

    本章明确了制定本规程的意义、作用以及适用范围;强调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方式、内容与要求应根据其服务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卫生需求,按服务范围、垃圾产生排放特点和收运作业任务量合理确定。

     

     

    (提示:为了便于对照审阅,特将条文说明置于对应文本的节或条之后,以魏体标识。全文均按此处理)


    2 术语

    2.0.1 收集运输作业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生活垃圾收集作业和运输作业,简称收运作业。

    2.0.2 收集作业 collection operation

    将分散的生活垃圾从产生源或投放点集中到垃圾收集站(点)的过程。

    2.0.2 本条对垃圾收集作业的定义参考《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 205-2013文本2.0.1。

    2.0.3 人力收集 manpower collection

    利用人力和无动力的小车、容器及小型保洁电动车收集生活垃圾的过程。

    2.0.3 从技术角度讲,保洁电动车的动力并非人力,但作为行业约定成俗的习惯,把通过小型保洁电动车收集生活垃圾的过程视为人力收集。

    小型保洁电动车指的是“一车一桶”或“一车两桶”的小型保洁电动车,其中“桶”指的是120L或240L的标准桶或容量相当的收集容器。

    2.0.4 机械收集 machinery collection

    用小型机动车收集生活垃圾的过程。

    2.0.4 机械收集的小型机动车是指额定载荷1 t左右的电动车、柴油车和汽油车等。

    2.0.5 人力清捞 manpower collection of water surface waste

    在清捞小船上,作业人员利用网、钳子等打捞工具清捞水面垃圾的过程。

    2.0.5 人力清捞一般应用在水面垃圾较少、水面面积较小的湖泊、河道。

    2.0.6 机械清捞 machinery collection of water surface waste

    利用机械设备及工具收集水面垃圾的过程。

    2.0.6 机械清捞一般应用在垃圾量较多、水面面积较大的湖泊、河道。

    2.0.7 运输作业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用专用运输车把生活垃圾从收集站(点)或转运站运送至下一级转运站或末端处理设施的过程。按运输环节不同可分为直运和转运。

    2.0.7 本条对垃圾运输作业的定义参考《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 205-2013文本2.0.1。

    2.0.8 垃圾直运 direct transportation of MSW

    用专用运输车把生活垃圾从收集站(点)直接运送至末端处理设施的过程。

    2.0.8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 205-2013关于直运模式的定义为:收运车辆将生活垃圾从垃圾收集点或收集站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所,不需经过垃圾转运站。垃圾直运适用于距离垃圾处理设施较近的地区。

    2.0.9 垃圾转运 transferring transportation of MSW

    用专用运输车把生活垃圾从转运站运送至更大规模转运站或末端处理设施的过程。转运又分为一次转运和二次转运。

    2.0.9 根据运距与运输量的不同,转运可分为一次转运和二次转运。

    2.0.10 一次转运 one transfer operation

    垃圾收集站(点)的生活垃圾运送至转运站,再转运至末端处理设施的过程。

    2.0.10 在一次转运模式中,以转运站为节点,之前的为一次运输,之后的为二次运输。

    2.0.11 二次转运 two transfer operation

    垃圾收集站(点)的生活垃圾运送至垃圾转运站,用专用运输车运送至更大规模转运站,再用更大规格专用运输车运送至末端处理设施的过程。

    2.0.11 在二次转运模式中,以先后两个转运站为节点,第一个转运环节为一级转运,之前为一次运输,之后为二次运输;第二个转运环节为二级转运,之前为二次运输,之后为三次运输。


    3 一般规定

    3.1 职业道德

    3.1.1 作业人员应遵守以下职业守则:

    遵纪守法,安全生产;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吃苦耐劳,勇于奉献;

    文明礼貌,服务至上。

    3.1.1 关于职业守则:

    1 遵纪守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宏观层面,必须遵守各级法律法规;二是微观层面,必须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垃圾收运作业的各项制度。作业中保障人身财物设备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所有作业人员都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2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尽职尽责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垃圾收运作业既是个体行为的施行,更需要团队协同配合,是一项整体性的系统工程。负责收运的各工种要树立整体观念,顾全大局,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形成工作合力。

    3 一线收运人员长年工作在户外,每天重复着又苦又脏又累的收运工作,有时还要完成临时性、突击性的收运任务。因此,收运人员必须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4 文明礼貌、服务至上既是收运作业的基本要求,又是优质服务的具体体现,服务至上是环境卫生领域各个岗位永恒不变的追求。

    3.1.2 作业人员应遵守以下劳动纪律:

    按时上下岗,服从工作安排;

    着工装上岗,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具;

    按岗位规程操作机械设备;

    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3.1.2 关于劳动纪律:

    1 按时上下岗、服从工作安排是对收运作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2 文明着装,举止大方。上班时穿统一的工作服,佩带胸卡、着装整洁,不得披衣、敞怀、卷裤腿,男不得留长发、蓄胡、留鬓,女不得披头散发,应精神振作、仪态良好。

    3 收运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岗位各项章程与规章,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4 收运作业不应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不应干扰公众日常出行。车辆行驶过程中遇人应减速,雨天避免将积水溅到行人身上,避免作业扰民现象。

    3.2 专业知识与技能

    3.2.1 收集作业人员应掌握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悉生活垃圾的基本特性;

    了解国家有关垃圾分类与垃圾收运处理的政策法规;

    遵守垃圾收集作业服务范围内垃圾分类投放与分类收集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熟悉垃圾收集作业服务范围内垃圾产生源分布特征;

    遵守作业单位有关垃圾收集的规章管理制度;

    熟悉垃圾收集程序并掌握垃圾分类收集的技能;

    能熟练使用收集作业的设备车辆及工具器具。

    3.2.1 熟悉生活垃圾基本特性(包括组分、含水率等)是垃圾收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常识。垃圾分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及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乎垃圾处理“三化”水平的重大举措,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熟悉收集作业服务范围内垃圾分类投放与分类收集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对于提高垃圾收集效率及效能都非常重要。熟悉垃圾收集作业服务范围内诸如居民区、商业区、文教区、宾馆酒楼、公共清扫区、农贸市场等各类垃圾产生源分布特征,有利于垃圾收集路线规划、收集人员与收集车辆配置等。熟悉垃圾收集程序、掌握垃圾收集的技能,熟练使用收集作业设备车辆是提高收集作业的前提与技术保证。

    3.2.2 运输作业人员应掌握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悉生活垃圾基本特性;

    了解国家有关垃圾分类与垃圾收运处理的政策法规;

    遵守垃圾运输作业服务范围内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运输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熟悉垃圾运输作业上下游设施布局情况;

    遵守作业单位有关垃圾运输的规章管理制度;

    熟悉垃圾运输及转运程序并掌握垃圾运输的技能;

    能熟练使用运输作业的设备车辆及工具器具。

    3.2.2 熟悉生活垃圾基本特性(包括组分、含水率等)是垃圾运输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常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熟悉运输作业服务范围内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运输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对于提高垃圾运输效率及效能都非常重要;熟悉垃圾运输作业上游收集站(点)、转运站布局和道路交通等情况,有利于垃圾运输路线规划、运输人员与运输车辆配置等;熟悉垃圾运输程序、掌握相应技能,熟练使用车辆设备是完成运输作业的前提与技术保证。

    3.3 垃圾收运从业单位基本要求

    3.3.1 垃圾收运作业的从业单位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符合生活垃圾城乡管理办法要求,具有从事生活垃圾收运作业的专项资质;

    在从事垃圾收运作业服务地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配备相应的作业人员和车辆等设备;

    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特许权合同或协议承接垃圾收集运输任务;

    接受作业服务地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3.3 垃圾收运从业单位基本要求

    收运从业单位是施行收运作业的责任主体,是垃圾收运作业个体的基础和依托,其人财物实力及管理制度是全面履行收运职能的基本保证。

    3.3.1 垃圾收运作业的从业单位除应符合本条涉及的各项专业性要求之外,还应符合相关部门的有关要求,如运输车辆还需满足交通、路政部门对运营车辆的要求,驾驶员应具有各类车辆对应的驾驶证,等等。

    3.3.2 内部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建立切实可行的生产作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作业质量检查、抽查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制度;发明创新激励制度;奖罚制度等。

    设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生产作业的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3 配置专职自检人员,负责质量与安全检查和日常监督工作。

    3.3.2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自检人员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涵盖垃圾收集运输全过程与全要素,后者只要负责收运作业的质量与安全状况自检。

    3.3.3 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应涵盖人力资源、工艺技术、设施设备等全部生产作业要素。

    按有关规定做好各环节、各岗位生产作业记录、备份、报送等工作。

    信息化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应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

    应建立“运行工作日志”制度,日志内容主要包括:垃圾收运量、设备维修保养、设备运行状况等。

    按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垃圾收集运输情况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量、车辆设备、人员和成本等。

    3.3.3 本条提出了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良好的作业台账制度的基础是各岗位作业人员做好生产作业的原始记录,并有专职人员汇总归档。

    3.3.4 设备车辆与工艺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单位有责任选用新设备、新车辆与新工艺,适时更新设备车辆和工艺技术,以适应服务地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对正在使用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及设备应定期检测,对影响市容市貌或遗洒垃圾污水的收集运输车辆及设备应及时淘汰;

    新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及设备首次投入使用时,应经服务地区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必要时应作技术验核。

    4 新投入运营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应设有防垃圾污水遗洒的装置,以确保作业不出现遗洒污染。

    3.4 3 新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及设备首次投入使用时,无论是否做技术验核,都应报服务地区相关主管部门,由其确定验核与否。

    3.3.5 设备车辆维护与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建立设备车辆台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型号、购置时间、主要部件、易损件、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工作情况、保养和维修情况等。

    建立设备车辆运行记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能耗(油、电)、开始和停止工作时间、故障情况等。

    建立车辆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年检和故障排除制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垃圾的收集运输任务。

    4 作业车辆应纳入监管平台进行统一监管。

    3.3.5 建立设备车辆台账与建立作业台账制度同样重要,而且内容应更翔实、形式更规范。

     

    4 生活垃圾收集作业

    4.1 班前准备

    4.1.1 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统一穿戴工作服,佩戴工作证,夜间作业必须穿戴反光带、反光袖套,带齐作业工具,按时到岗作业。

    4.1.2 人力车使用人员应检查收集车辆各活动部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箱体及门锁是否正常。严禁使用破损的收集车辆。

    4.1.3 机动车驾驶员应检查收集车辆各活动部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液压油位、灯光、后压、尾门锁是否正常。严禁启动不正常的机械设备。


    4.1 班前准备

    班前准备不仅有助于作业人员明确任务、发现问题,还有利于集中精力、进入状态,应常态化、制度化。


    4.2 人力收集作业

    4.2.1 人力收集是通过人力清掏、收集,并使用手推车、垃圾桶或小型电动保洁车等,将垃圾产生源或收集点(桶)的垃圾清运至收集站(点)等设施的过程。

    4.2.1 人力车收集运送垃圾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公里,主要解决产生源及收集点(桶)到收集站的垃圾运送,不涉及站-站之间的垃圾运输。

    4.2.2 人力收集作业应包含以下内容:

    对划定范围内的垃圾进行清掏和收集;

    将清扫后的垃圾,集中存放于临时装车点或送至垃圾收集站;

    协助桶装垃圾收运车、后装式压缩车进行垃圾清运;

    对收集容器、装卸场地及相关机械设备进行整理、清洁、消毒,防止二次污染。

    4.2.2 不同地区对垃圾人力收集作业内容的界定不完全相同。如协助桶装垃圾收运车、后装式压缩车进行垃圾清运,可以是随车收集人员职责,也可以是某区段清扫收集人员的职责,这要取决于上级管理机构的授权与要求。

    4.2.3 人力收集作业所需的工具/器具及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扫把、垃圾铲、夹钳等,用于清扫洒落或堆放在地面的废弃物;

    手推垃圾收集/保洁车或小型电动保洁车、标准化垃圾桶等,用于收集、运载垃圾;

    洗衣粉、清洁剂等,用于清洗地面各种污渍;

    小水桶、手推小水车等,用于盛载、提取清水进行冲刷。

    4.2.3 本条涉及的小型保洁电动车定义及功能同与2.0.3条文说明相同,指的是“一车一桶”或“一车两桶”的小型保洁电动车,其中“桶”指的是120L或240L的标准桶或容量相当的收集容器。

    4.2.4 人力收集作业任务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垃圾日产日清或定时运送,有贮存设施的,应加盖封闭,避免长时间露天放置。

    各类垃圾收集容器应定位设置,摆放整齐,无残缺、破损,及时清洁,外体干净,无吊挂垃圾、积垢,不散发异味。

    有害生物滋生季节,定时使用相应药剂进行喷洒。

    收集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场地,将可移动式垃圾收集容器复位,车走地净,工具、物品放置应有序、整洁。

    4.2.4 对于实施垃圾分类制度的地区,非易腐有机垃圾类并不一定要求日产日清,应根据当地垃圾收运管理机构要求,并综合考虑气温、垃圾容器装满程度等确定收集频率。

    4.2.5 人力清捞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划定水域内的垃圾进行清捞,及时清除水面污染物及水面、岸边建构筑物的附着物、吊挂物等。

    对不易打捞入船舱的体积较大的漂浮物,可拖到岸边处置。

    将清捞后的垃圾集中存放于岸边指定的起岸装车点。

    4 应根据水面垃圾量进行定期垃圾清捞作业,保持水面清洁,无垃圾、无有害水生植物、无其他漂浮物。

    4.2.5 其他漂浮物指不经常出现的水面漂浮异物,如极端气象条件、航运事故等导致的大量、大型漂浮异物(树木、房屋残体等)。

    4.3 机械收集作业

    4.3.1 机械收集作业主要是通过机动车收集垃圾,用机动车箱体或标准化垃圾桶进行垃圾装运,送至垃圾收集站或转运站。

    4.3.1 与人力收集相比机动车收集运送垃圾的距离稍远,小型机动车运送距离一般不超过2公里,除了将垃圾送至收集站外,也可送至临近的转运站。

    4.3.2 机动车收集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注意垃圾收集场地平面布置,包括进出通道、设施设备与车辆的相对位置、有无障碍物等。

    装卸垃圾时,机动车应制动、熄火。

    运送垃圾时,应确保机动车的门、盖锁紧,不出现撒漏、滴漏现象。

    收集垃圾的车辆应视收集量等需求而定,可以是专用收集车、桶装垃圾收运车、箱式垃圾车及后装式压缩车等。

    应鼓励采用电动车等新能源机动车收集垃圾。

    4.3.2 相对于汽油、柴油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机动车不仅节能,还具有噪声低、运行平稳等优点。但电动车不适用于地势起伏太大的地区(如山城)。

    专用收集车多是小型或微型,装载量通常不超过1吨;桶装垃圾收运车载桶数多为6~12个;箱式垃圾车装载量一般为1.54吨;后装式压缩车是传统的收运车型,可与标准垃圾桶或人力垃圾车配套使用,小规格可用于收集环节,大规格可用于垃圾直运,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小型专用收集车便捷。

    4.3.3 机械收集作业任务质量除应满足第4.2.4条各款的要求外,还应将收集车辆进行整理、清洗,并定期做车况检查。

    4.3.4 机械清捞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对特定水域内的水面垃圾利用船载机械设备进行清捞。

    2 可根据水域特点在漂浮物易聚集处或内河涌等入河(江)口处设置漂浮废弃物拦截设施。

    3 拦截设施应保持完好,并定期清洗。被拦截的废弃物应及时清除,不得满溢。

    4 应根据作业时间、作业范围及任务等合理配置清捞机械设备、设施及人员。

    5 清捞的漂浮废弃物应在指定的场所起岸、转运,不应存留在起岸设施点内过夜。

    6 应根据水面垃圾的产生量进行定期垃圾清捞作业,保持水面清洁,无有害水生植物,无垃圾、障碍物和漂浮物。

    4.3.4 根据水域及水流特点(方向、流速等)在河江湖泊的特定地段设置漂浮物拦截设施,是提高水面垃圾清捞效率的有效措施。


    4.4 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4.4.1 收集的垃圾应统一存放于手推保洁/收集车、标准化垃圾桶中。在等待运输的过程中,手推保洁/收集车应加盖,标准化垃圾桶要将桶盖盖好。

    4.4.1 本条强调对临时储存垃圾的容器进行封闭储存,避免垃圾曝露,异味四散。

    4.4.2 应按照服务地区分类标准及实施办法对装修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及大件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

    4.4.2 特种垃圾、工业垃圾不属于城管/环卫收运系统,故本规程未对这两类垃圾作具体规定这两类垃圾。

    4.4.3 垃圾收集车辆及容器等都必须具有较好的密闭性。收集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垃圾飘洒、污水滴漏等现象。

    4.4.3 出现垃圾飘洒、污水滴漏等二次污染现象,应立即清理垃圾及污水、检查容器及车辆,找出破损处,并对损坏的收集车、标准化垃圾桶进行修复,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4.4.4 垃圾收集车应沿规定的路线收集运输垃圾,并与沿线清扫收集人员协同配合。

    4.4.4 对于标准桶收运模式,现场作业人员应将垃圾桶推上作业平台,以便于装车;对于收集车收运模式,现场作业人员应将垃圾装入(或将标准桶内垃圾倒入)车载容器,并清扫掉落在地面的零星垃圾。

    4.4.5 垃圾收集车必须将收集的垃圾倾卸在指定的位置(收集站、转运站、处理厂的受料坑/仓内),不得随意倾卸。

    4.4.5 可利用GPS定位技术实现定点卸料;利用现场摄像监控倾倒作业。

    4.4.6 当日收运作业完毕,必须整理清洗垃圾收集设施设备车辆及收集场地(包括临时装车点),污渍较为严重的,还应喷洒清洁剂进行冲洗,确保最后无污水、无垃圾残留、无“四害”滋生出没。

    4.4.6 整理清洗的对象包括人力收集车/保洁车、垃圾桶、专用垃圾收集车、桶装垃圾收运车、箱式垃圾车、后装式压缩车等使用过的设备与器具。

    4.4.7 作业过程应注意以下事项:

    沿固定路线收集、清掏垃圾,严禁违规操作,向排水口、沉沙井、花木丛、绿化隔离带倾倒垃圾。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人、车流高峰时段清运垃圾。

    注意爱护垃圾收集器具、设施设备,严禁野蛮操作导致其残损。

    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尽量降低工具撞击产生的噪声,避免压缩设备超负荷运转产生噪音扰民。

    收集过程中,作业车辆应循规守矩,服从调度,不得占道行驶,造成交通堵塞,必要时可在作业现场设置安全标志牌。

    机动收集车的垃圾装运量,应以车辆的额定荷载和有效容积为限,不得超重、超容运输。

    垃圾收集车辆驾驶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不得安排上岗,严禁疲劳驾驶、酒后作业。

    利用人力车、标准化垃圾桶转运垃圾,必须注意保持平稳,掌握重心,不得猛跑或脱把溜放。平地拉运,前后车距不得小于2米,上下斜坡不得小于10米。

    4.4.7 垃圾收集运输作业定额及主要作业参数可参照表4.4.7确定。

    4.4.7 垃圾定点收集和运输定额

    车种

    方式

    (千克)

    (人)

    装卸时间

    (小/

    运输速度

    (千米/

    小型

    货车

    人工装卸

    (车载桶装

    1900

    3

    0.6

    30

    压缩车

    机械装自卸

    9000

    2

    1.5

    40

    压缩车

    人工装自卸

    (路边压缩)

    9000

    3

    1.4

    40

    压缩车

    机械装自卸

    16000

    2

    2.3

    40

    压缩车

    人工装自卸

    (路边压缩)

    16000

    3

    2.4

    40

     

    5 生活垃圾运输作业

    5.1 班前准备

    5.1.1 作业人员在运输作业前应核对、确认当班垃圾收运任务,规划收运路线。

    5.1.2 运输车驾驶人员除按底盘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对运输车辆进行准备和检查外,还应检查以下各项,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液压油箱中的油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油路中各接头、接合面等部位是否有油液渗漏现象;

    电磁离合器能否正常工作;

    作业装置动作是否灵活无卡滞;

    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

    6 垃圾载运箱体及密闭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5.1.3 作业人员应在运输作业前检查垃圾铲、扫把、铁铲等装车工具是否齐全。

    5.1.1~5.1.3 垃圾运输作业人员包括运输车驾驶员和跟车作业人员。垃圾运输的主要设备是运输车,因此对运输车工况及主要部件的检查是班前准备的重中之重。

    5.1.4 船舶作业人员应检查运输船舶的设备及零部件是否完好,密封装置功能是否正常,油量是否充足,作业工具是否齐全。

    5.1.4 船舶是垃圾水路运输的设备,班前同样应比照垃圾运输车进行机械设备与专用装置功能状态的检查。

    5.1.5 垃圾运输的任务应满足以下要求:

    垃圾装车点垃圾要按时收运;

    保持垃圾清运作业面干净、整洁,无洒落垃圾、杂物、污渍;

    装载垃圾按车辆载重规定,转运运输过程中应有防尘、防垃圾洒落及污水滴漏等措施,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运输车外观应整洁,车体外部无污物、灰垢,标志应清晰;

    5 水路运输体系应保持船容整洁、无污渍、无破损。水面垃圾起岸设施应做好遮蔽措施,保持整洁、完好,无异味;

    装卸垃圾应符合作业要求,不得乱倒、乱卸、乱抛垃圾;

    每日作业完毕,应按要求将保洁车、垃圾桶摆放整齐,作业场所清洗干净;

    驾驶员应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5.1.5 无论陆路还是水路,垃圾运输不仅要完成运输量,还应保持车辆或船舶自身容貌整洁。

    5.2 作业规程

    5.2.1 开车前应检查车辆的灯光、制动、转向系统是否正常及油、水是否充足,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动车辆,冷车启动时应怠速预热发动机,严禁猛踩油门。车辆启动后应观察运转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必须停车检查,排除故障。

    5.2.2 垃圾运输车行驶途中应做到:

    驾驶员应留意调度中心指令和广播电台的交通信息,根据路面交通状况确定行车路线,正常情况下应按规定的行车路线行驶。

    在往返行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及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严禁做与安全驾驶无关的行为,如打电话、发信息等,做到遵章守纪、礼貌行车。

    5.2.3 车辆进入垃圾转运站或处理场(厂)后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排队轮候,将垃圾装卸至指定地点。

    5.2.4 垃圾清运完毕后,司机应将车停放在车队停车场内,并对车辆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保持车辆容貌整洁、无异味。

    5.2.5 直运模式运输作业车辆装运垃圾应做到:

    在固定垃圾收集站(点)收运垃圾时,应遵守该站(点)相关规程与规定,按标识/标志泊车、行车、装车。

    在临时装车点收运垃圾时,应注意该场地泊车、行车、装车条件及周边情况,按标识/标志及相关要求作业。

    运输车进出垃圾站或临时装车点时,要文明行车,不应干扰正常交通、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5.2.5 在直运模式下,垃圾运输车的装车地点通常在小型收集站或临时装车点,未进行科学的平面布局和交通布局,场地面积很小、布置杂乱,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进出通道,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环保卫生,提倡文明作业。

    5.2.6 转运模式转运作业车辆转运垃圾时应做到:

    应严格遵守收集站/转运站相关规程与规定,按标识/标志泊车、行车、装车。

    运输车进出场站时,应减速行驶,不应干扰正常交通。

    5.2.6 转运模式下,垃圾运输车都是在垃圾转运站装运垃圾。虽然垃圾转运站有明确的平面布局,对于泊车、行车、装车等作业环节也有相应的规定,但由于其场地面积有限、而设备车辆较多,故必须注重其运行作业的规范化管理,以避免事故或互相干扰。

    5.2.7 垃圾厢的运转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完成垃圾厢钩装作业后,确定完成对垃圾厢的锁紧,再进行运转作业,启动车辆。

    运输车驶往末端处理设施途中,应平稳行驶并注意车况。遇陡坡或路况较差时,应减速慢行。

    5.2.7 垃圾填埋场通常会遇到陡坡或路况极差的临时道路或两者兼有,这时应大幅减低行驶速度,否则,运输车动载过大,易导致车辆损坏,垃圾厢脱落,甚至整车颠覆。

    5.2.8 运输车行至末端处理设施卸料地点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卸料作业:

    卸料前,先拉起驾驶室内手刹手柄,使车辆处于驻车状态。

    打开垃圾厢后门上的锁紧手柄,使垃圾厢后门与垃圾厢体下端不再锁紧在一起。

    打开驾驶室上电池离合器按钮开关,使电池离合器电路通电。

    旋转控制盒上端红色按钮,按按钮上指示的方向旋转,接通电源发出蜂鸣声,确保锁紧油缸处于伸出状态,即副车架与翻转支架锁紧在一起,主拉臂与副拉臂都能绕后转轴旋转时,按住控制盒上的“下”按扭,拉臂油缸伸出,主拉臂、副拉臂绕副车架后滚轮旋转,垃圾厢起来,垃圾厢后门自动打开,实现倾倒垃圾。

    垃圾倾倒完毕后,按住操作控制盒上的“上”按扭,垃圾厢将回落到卸料前状态,确保垃圾厢与副车架充分接触。

    按住控制操纵盒中间的“左”按扭不放,锁紧油缸伸出,将车厢与副车架牢固锁紧在一起。确保主、副拉臂锁紧在一起后,按下控制盒上的停止按钮,液压缸停止工作,关闭控制盒上的电源开关,电磁离合器断开电源。

    下车锁紧垃圾厢后门锁紧手柄,确保垃圾厢后门与垃圾厢锁紧在一起。卸料工作全部完成。

    5.2.8 末端处理设施包括卫生填埋场、焚烧发电厂等多种类型,但其卸料程序大致相同。不同的型号、规格的垃圾运输车操作方式及表盘标识可能不同,故实际作业时应以作业车辆操作说明书为准。

    5.2.9 垃圾厢卸料时的操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卸料时,可根据垃圾厢收集垃圾的重量,适当加大发动机油门,以便于举升垃圾厢;

    当拉臂油缸伸出到极限位置前,即垃圾厢达到所能达到的最大倾斜角度时,应按下控制盒上的停止按钮,使液压缸停止工作。一般情况下不要达到极限状态,否则会对整个液压系统不利,造成系统油压升高,损坏液压元件及工作部件。

    5.2.9 机械设备应避免在极限状态下运行。同理液压系统运行也不宜达极限状态,否则会对整个液压系统不利,造成系统油压升高,损坏液压元件及工作部件。

    5.2.10 垃圾倾倒完毕后,把垃圾厢拖运到垃圾收集指定的场站、街道或其它场所,准备用垃圾厢收集相关区域的垃圾。卸厢作业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当车辆托运垃圾厢到指定区域存放时,应把车辆停到指定的适当位置,拉起手刹开始卸厢。

    打开驾驶室上电池离合器按钮开关,使电池离合器电路通电。

    旋转操纵控制盒上的红色按钮,接通电磁离合器,发出“嘀嘀”的蜂鸣声。按住控制操纵盒中间的“右”按扭不放,锁紧油缸缩回,将车箱与副车架松开。

    按住控制盒上的“下”按钮不放,拉臂油缸开始伸出,主拉臂旋转,垃圾厢慢慢脱离副车架,保持拉臂油缸工作状态,垃圾厢继续脱离副车架,工作到一定程度,垃圾厢后端滚轮开始接触地面。

    继续保持拉臂油缸工作状态,主拉臂旋转角度越来越大,垃圾厢四个脚轮完全接触地面,继续保护拉臂油缸工作状态,直到拉臂钩完全脱离垃圾厢的弯钩,松开“下”按钮拉臂油缸停止工作。

    松开手刹,开动车辆向前移动一段距离,使拉臂钩离开垃圾厢,拉起手刹。

    按住控制盒上的“上”按钮不放,拉臂油缸开始回收,主拉臂开始向回旋转,直到主拉臂完全回到位,按下控制盒上的红色按扭,电磁离合器断开电源,“嘀嘀”蜂鸣声停止。

    驾驶员下车,观察垃圾厢位置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可推动垃圾厢,调整到合适位置,将前两个万向轮刹车按下,卸厢工作全部完成。

    5.2.11 卸厢作业操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车辆对垃圾厢的钩装、钩卸和垃圾的自卸作业,必须在平坦坚实的地面进行;

    垃圾厢停放后,必须将前轮的刹车按下至锁紧状态,将其脚轮锁牢,防止其意外运动伤人。

    5.2.10 ~5.2.11本条明确了卸厢作业的基本步骤与要求,实际作业时应以作业规程和车辆操作说明书为准。

    5.2.12 运输车使用与维护保养应满足以下要求:

    按规定作业时间上下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文明作业、平稳行驶,尽量减少对沿线居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作业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和其它规章制度,工作期间不得嬉戏打闹;

    应做好车辆的检、测、试等日常检查、例行维护,落实“三检”制度,发现无法自行排除的故障应填写《报修单》及早报修,以免耽误正常工作;

    驾驶员严禁把车辆交给车工或外人驾驶,不得让与工作无关的人员上车;

    6 作业车辆的驾驶人员应具备相应车辆型号的驾驶证;

    应严格按照车辆载重规定装载,严禁超负荷压缩装载垃圾;

    如若坏车或发生事故,司机应立即上报,由专职部门安排修理或派其他车辆予以支援。

    5.2.12 本条提出了运输车使用与维护保养的一般要求要求,实际作业时应以作业车辆操作说明书为准。

    5.2.13 水路运输船舶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作业船舶应选用清洁能源或无油污染、噪声低的环保型船舶,船舶应安全可靠;

    2 船舶作业和停靠应符合水政部门管理要求,不应影响其他船舶的航行;

    3 应保持船容整洁、无污渍、无破损。码头废弃物暂存设施点应做好遮蔽措施,保持整洁、完好,无异味;

    4 水路运输作业应根据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及运输量等合理配置设备、设施及人员。

    5.2.13 本条提出了垃圾水路运输船舶作业的基本要求,包括作业船舶本身和作业过程及任务等多方面的要求。

    5.3 运输作业质量要求

    5.3.1 垃圾应日产日清,不堆积、不满溢,垃圾不落地。

    5.3.2 装卸垃圾应符合作业要求,不得乱倒、乱卸、乱抛垃圾。

    5.3.3 水面运输作业时,不得妨碍其他船舶的正常出行,不得污染作业水域,禁止将垃圾随意堆积在水域沿岸。

    5.3.4 垃圾运输过程中应无垃圾扬、撒、拖挂和污水滴漏;垃圾车(船)不得超高超载,不得挂包运输垃圾;定时检查车辆构件,确保完好。

    5.3.5 应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尽量避开上学、放学高峰期和上班、下班高峰期。

    5.3.6 运输垃圾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和车辆。

    5.3.7 作业完工后,应按要求整理、清洗作业场地。

    5.3.8 作业完工后,应按要求检查作业车辆,将车辆摆放整齐。

    5.3.1~5.3.8 提出了垃圾运输作业过程基本要求。

    5.3.9 农村简易车辆的运输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装卸垃圾时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卫生,不得乱倒、乱卸、乱抛垃圾;

    不具有密封盖的车辆应配置篷布对车上的垃圾进行遮盖,防止垃圾洒落;

    3 应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过于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必须暂停使用。

    5.3.9 同等服务范围或同等运输量条件下,农村地区的垃圾运输车辆通常工况交差,故更应注重车辆维护保养、按规定作业,以及运输过程的遮盖。

     

                                          6 转运站中转作业

    6.1 转运站管理及要求

    6.1.1 生产作业人员应满足以下要求:

    按规定的作业时间实施开放作业,作业人员按时上下班,无缺岗,无迟到、早退现象;

    2 作业人员应着装上岗,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

    3 工作期间各岗位人员不得串岗;

    4 无上级部门批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转运站;

    5 严禁在转运站内进行聚众打牌、赌博、饮酒等活动;

    6 应及时补充各种所需的劳保用品。

    6.1.1 本条是对转运站生产作业人员提出的要求。转运站通常是独立的工作单位或岗位,生产作业时段呈间歇性,因此要求作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自律自觉性,闲暇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活动。

    6.1.2 作业场地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转运站内外及周边20米范围内无垃圾、杂物堆放,地面及门前无垃圾渗滤液,周围环境整洁。

    对无法压缩转运的大件垃圾杂物,在转运站内不应存放超过1天,并及时派流动车辆外运处理。

    站内外排水沟应每天清洗1次以上(含1次),沉沙井每月疏通清理1次。

    转运站内的照明、水电及门窗等需要更换维修的,必须在1天内完成。

    每月应对转运站进行1次彻底的清洁工作,包括压缩机械污渍的清洗、墙壁污渍的清除、门窗污渍的清洁及所有照明设施等的清洁。

    6 场地作业应设置相关的标识,如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安全标识等。

    6.1.2 本条是对垃圾中转作业场地管理的基本要求。例如,虽然对沉沙井提出了每月疏通清理1次的要求,但出现堵塞情况是必须即时疏通清理,其它款项亦同样。

    6.1.3 机械设备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做好设备、设施检修、安全检查等工作,每月提交一份设备的检查、保养和维修纪录。

    站内所有压缩机总成(油箱总成、散热箱总成、马达、液压油泵、电箱、操控台总成、油路总成);水、电设备设施;门、窗等出现故障,造成转运站不能运作的,应在3个小时内排除故障。

    每天应对各种垃圾运输车的到站情况和垃圾清运车的到站及出站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6.1.3 本条提出了转运站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机械设备占转运站内投资份额最大,是运行管理的重点和关键部分。

    6.2 站内压缩转载作业

    6.2.1 转运站应结合转运压缩工艺类型进行其设施设备配置,并确定生产作业的内容、流程与要求。典型水平压缩转运工艺可参照附录1;典型垂直压缩转运工艺可参照附录2。

    6.2.1 附录1和附录2对水平和垂直两种典型压缩转运工艺进行了介绍。实际生产中,因工艺技术、转运规模、机械设备规格及现场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两种基本压缩转运工艺可派生出更多的工艺和技术路线。

    6.2.2 压缩转载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上料、压装及关门:收集车不断从后部卸料平台上将垃圾卸入压缩机上部料斗,压缩机推头再不断将垃圾压入垃圾集装箱内,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垃圾厢装满并压实(设有满载报警信号)。最后,推头进一步加压保压后退回。此时,提门装置在推头配合下将装料闸门缓慢放下并严密关闭。

    机厢自动分离:锁紧装置自动将满载垃圾厢的锁紧解除,推拉装置将垃圾厢推开一段距离。

    垃圾厢转运:钩臂车将满载的垃圾厢钩起吊装至钩臂架上,并将尾门外侧的自动密封门密封(二重密封),再将垃圾厢运往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或站内临时存放地。

    6.2.2 压缩转载系统关门机构应确保垃圾厢闸门关闭时无任何垃圾夹渣。集装箱应呈全密封结构,尾门外侧设有独有的自动密封门。垃圾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包括压缩机和垃圾厢产生的渗沥液,可通过浅沟或暗管统一收集至污水沉降池,再集中排往城市污水管网,或排往污水暂存池,再由污水车运往处理厂处理。为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避免等厢现象,压缩机前可设置移厢平台设备,实现快速换箱。

    6.3 站内清洁作业

    6.3.1 转运车间天花板清洁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转运站天花板清洁主要是清理角落上的蜘蛛网和灯上的灰尘等;

    对天花板的清洁工作可每月实施一次,或者视卫生情况随时清洁;

    清洁天花板时,可用干净扫把扫落灰尘、蛛网等;清洁灯罩、灯管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用拧干的抹布进行擦拭。高度不够时,可使用人字梯或将扫把、抹布等绑在竹竿上进行清洁作业。

    6.3.1 转运车间天花板清洁是作业难度较大的人物之一,也是当前大部分垃圾转运站的卫生死角之一。

    6.3.2 转运车间墙面清洁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大面积的污垢,可用水流冲洗,辅以人工作业;

    用沾上清洁剂的抹布对瓷砖进行擦拭(也可使用长拖);

    采用水冲方式清洁墙面时,应事先将墙上的电器插孔封住;

    用干布擦净瓷砖上的水渍;

    墙面清洁作业宜一周两次。

    6.3.2 转运站的墙面可安装一定高度的瓷砖,以减轻垃圾及污水对墙壁造成的污染。相对于天花板清洁作业,墙面清洁作业较简单,但不可轻视。特别要注意清洗墙面时应防止水流入墙面的电器插孔。

    6.3.3 转运车间门窗等处玻璃清洁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转运车间门窗等处玻璃的清洁宜采用擦拭的方法;

    清洁的工具包括清洁剂、伸缩杆、玻璃刮刀、涂水器、水桶、抹布、喷雾壶等。

    应先调制玻璃擦拭清洁剂,清洁剂与水的比例为1:50~1:80;

    擦拭玻璃时,应先把涂水器在水桶清洁剂中浸透,挤至半干,在玻璃上由上往下,由左往右来回涂抹,再用刮刀依序刮干,轻重快慢要均匀,避免停顿或重刮。每用一次刮刀都应用抹布擦干。作业完成后,将窗框边缘的水迹擦干。

    6.3.3 转运车间仪器表面的清洁方式可参照玻璃清洁作业。

    6.3.4 转运车间地面清洁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每日垃圾转运作业结束后,要对转运站地面进行彻底冲洗、清洁;

    应先将垃圾残余物清扫,再用水冲洗;

    应定期清掏排水沟槽内的残渣;

    对于粘性较强的污物、污渍,可用高压冲洗枪冲洗。

    6.3.4 转运车间地面清洁作业是转运站清洁的主要任务,应常态化、规范化。

    6.3.5 转运站车间以外的地面清洁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进行地面清洁作业的场地专指硬化地面;

    清扫地面的残留垃圾,清除临时性大件垃圾;

    整理劳动工具及转运站范围内的各种物品;

    对于粘性较强的污物、污渍,可用高压冲洗枪冲洗;

    宜每天冲洗一次地面。

    6.3.5对于外来的大件垃圾和混入生活垃圾被分拣出来的大件杂物,应及时清理外运,不宜长久堆积在转运站内。

    6.3.6 高压冲洗机操作应注意以下事项:

    启动高压冲洗作业前,应先行清场,确保冲洗范围内无人,并对特定物件进行遮盖;

    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手套和面具等防护用具;

    检查所有的电接头、液体以及软管是否有裂缝和泄漏处;

    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手和脚不应接触清洗喷嘴,严禁将喷枪对准自己或他人;

    宜使用能完成工作的最低压力来作业;

    当未使用喷枪时,应使扳机处于安全锁定状态;

    在断开软管连接之前,应先释放掉清洗机里的压力;

    每次使用后应排净软管里的水;

    应先将所有软管接头在原位锁定,再接通供应水让适当的水流过喷枪杆,之后才可启动设备。

    6.3.6 高压冲洗存在冲洗力大、效率高的特点,但也存在较大破坏力和一定程度安全隐患,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3.7 转运站内外绿化带绿地维护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转运站内外绿化带绿地维护对象包括站内绿地及花草树木和站外20米内的绿地树丛;

    转运站内绿地及花草树木应适时进行浇水、除草等养护;

    转运站内外散落在地面和粘挂在树梢处的垃圾袋等漂浮杂物应及时清除。

    6.3.7 小型转运站站内可能没有绿化措施,但大中型转运站多在平面布局上配置了绿地、树丛等绿化隔离带,以强化隔声、降尘,阻隔视觉污染等功能,故做好站内绿地及绿化带的维护保养对于完善转运站功能及控制二次污染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转运站外面的绿地,虽没有责任进行维护保养,但考虑其可能因转运作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故也应对其适时进行清理维护。

    6.3.8 转运站周边保洁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转运站周边维护保洁范围及对象主要是转运站进出通道及向外延伸部分的道路及两旁地面。

    转运站周边地面的洒落垃圾可用大扫把清扫收集,洒落到道路两旁及绿化带内的垃圾可用铁夹钳进行拾捡。

    站外清扫收集的垃圾应再次送到转运站外预处理,严禁就地/就近焚烧或填埋处置。

    曾用于临时停泊进场垃圾车的站外道路,应重点保洁。必要时应进行冲洗甚至高压冲洗。普通冲洗以每天1次;高压冲洗宜每周1~2次。

    站外保洁所需的人力、设备均应由转运站统筹安排。

    6.3.8转运站运行过程对周边的环境污染,除了噪声和臭味外,主要是飘落到站外绿地(地面)、粘挂在树梢的漂浮垃圾(以塑料袋为主),和临时泊车滴漏在站外道路上的污水。临时泊车所占用的道路因垃圾车堵塞严重程度而不同,少则几十米、多则上百米甚至数百米路段。因此做好这两类污染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利用站外道路作为临时泊车、候车场的情况,应强化对这些路段、场地的清扫冲洗。

    6.4 站内污水处理作业要求

    6.4.1 站内污水包括垃圾本身含有、因挤压等外力作用产生的垃圾污水,和转运站生活污水及场地冲洗污水。

    6.4.1 垃圾污水(即垃圾压滤液)是一种污染物浓度极高的废水,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污水的特点:BOD5和COD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的含量较高,不易处理。转运站生活污水及场地冲洗污水则与垃圾污水不同,相对易处理。

    6.4.2 垃圾污水宜采用以下方式之一进行处理:

    转运站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按国家标准及地方环保部门要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转运站自建污水预处理设施的,按国家标准及地方环保部门要求进行预处理,然后纳管进行后续处理,达标排放;

    转运站未建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的,垃圾压缩装载过程的垃圾污水,导入集液池,定期外排(车载或管道);

    转运站未建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的,垃圾运输车将压缩垃圾块及垃圾污水一并载入,将垃圾污水定点排放。

    6.4.2 垃圾污水量通常为压缩转运垃圾量的5%~10%,且只有在特定季节及特定气候条件下才会达到上限。故除了少数大型、超大型转运站外,绝大多数中小型转运站从规模经济角度考虑是不会自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

    6.4.3 转运站内生活污水及冲洗废水等应进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

    6.4.3 日常用水、场地设施及设备外部冲洗水等经过初步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6.5 臭气和粉尘处理方案

    6.5.1 在垃圾收集车大量集中进出站时由于车辆的密封性差或外表不洁而散发的臭气和粉尘属于流动污染源。宜采用以下控制措施:

    依靠站内外交通的组织和管理,尽量缩短收集车的行驶路径;

    车辆应经常定期清洗,保证外表的清洁;

    应定期检查和更换密封件,保证车辆密封,使臭气尽量少外泄;

    应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

    6.5.1粉尘和臭气主要在垃圾收集车向垃圾斗倾倒垃圾,或是垃圾收集车驶入压缩站站场时产生。地坑料槽后、左、右三面及顶部完全封闭,收集车卸料面装有高强隔帘,当有收集车卸料时隔帘开启,卸料完毕后隔帘关闭,这样就隔绝了粉尘和臭气的外泄,另外在地坑料槽侧后部有一喷雾降尘和抽风除尘除臭系统对粉尘和废气进行处理,从而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6.5.2 在垃圾收集车进行卸料作业时由于压缩装箱时垃圾的暴露而散发的臭气和粉尘属于固定污染源。宜采用以下的控制措施:

    应降低垃圾的暴露面积和时间;

    2转运站作业车间应设计为封闭式,进出口设置风帘,整个作业在微负压环境中进行,防止臭气外逸;

    在垃圾收集车卸料时,卸料机构和垃圾收集车应形成封闭结构,抑制灰尘的飞扬;

    可在容器上方设置一组消毒防尘喷雾系统,在收集车卸料时,喷洒一定量的雾状液体,控制粉尘的飞扬,并与监控系统联动工作;

    中转站应设臭气和粉尘净化处理系统。卸料大厅的臭气和粉尘由设置的吸风罩抽吸,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6.5.2 在垃圾收集车进行卸料作业时由于压缩装箱时垃圾的暴露而散发的臭气和粉尘是固定污染源。垃圾收运处理过程中,各类垃圾内的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以及污水都不断产生醇类、醛类和脂类等不完全氧化的恶臭物质,其成分非常复杂(一般有七十多种,有的有百种以上复杂成分)。这些散布在空气中的恶臭物质对周边环境常有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臭气、粉尘、细菌及高温的综合作用更是严重。

    6.5.3 除臭、降尘装置及维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定期检查维护安装在转运车间墙上的箱式除臭装置;

    定期检查维护安装在垃圾受料斗上方喷雾装置;

    应适时给除臭装置、喷雾装置加除臭剂和降尘水;

    应按规定配置除臭剂。

    6.5.3 粉尘和臭气主要在垃圾收集车向垃圾斗倾倒垃圾,或是垃圾收集车驶入转运站时产生。另外污水沟中积累的污水也会往外散发出恶臭。

    6.5.4 源头控制垃圾臭气可采用以下措施:

    应控制好垃圾裸露的时间,对进站垃圾及时进行压缩、清运。

    垃圾压缩箱运走后,应立即对地面进行清理,对垃圾进行有效保存。

    每日工作结束后,应对垃圾转运站进行彻底清洗,同时做好垃圾转运站外围的保洁工作。并应排尽地面污水,使地面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干燥,减少因水渍残留散发的异味。

    完成压缩转载作业后,可继续开启抽风除臭系统数分钟,以彻底排风除臭。

    6.5.2 垃圾裸露时间减少,将有效控制臭气散发的可能。

    臭气和灰尘的典型处理工艺参见附录3。

    6.6 转运站噪音控制方案

    6.6.1 应根据噪声源及其特征采取相应的减震降噪措施。

    6.6.1 转运站噪声的声源,一是站内设备(如压缩、转运装置)、车辆(进出站)运行发出的机械性噪声,二是抽排风系统工作时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根据降噪源类型与现场情况,可从在源头进行控制、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和对接受者进行防护等3个环节入手,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

    6.6.2 源头减噪可采用以下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应随时关注各类机械设备的运转,发现零部件错位、破损、松弛或设备剧烈震动等现象,以及听到不正常声响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

    应定期检查各类连接件、紧固件,并给滑动滚动零部件加润滑剂;

    进出车辆应平稳行驶,非特殊情况不宜加大油门。

    6.6.2 即使规范化设计制造及安装的机械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出现零部件错位、破损、松弛等现象,因而加剧机械噪声的产生,甚至引起机架、管道等体统共振残剩的剧烈震动和噪声。故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作业对于各类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非常必要。

    保持连接件、紧固件牢固,以及滑动/滚动件灵活是维持设备稳定运行,减少震动,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

    压缩系统及设备是垃圾转运站的主要工艺设备,能否稳定运行不仅是保证转运系统基本功能和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控制转运站震动与噪声的关键。

    转运站压缩系统减震降噪措施及要点参见附录4。

    6.6.3 对于噪声传播途中的控制可采取以下措施:

    维护隔板/隔墙、机罩等各种隔音设施装置,保持其完好状态,以维持其隔音功能;

    在转运车间内铺设吸声材料墙壁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转运站内外的绿化隔离带。

    6.6.3 隔板/隔墙、机罩等隔声装置可能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松垮、破损而减弱其隔声降噪功能;吸声板也会在一段时间后因污垢、粘连物减弱吸声功能。因此应定期对上述装置进行维护,以维持其功能。

    6.6.4 转运车间内及机械设备旁作业人员防噪保护措施主要是佩戴耳耳罩。

    6.6.4 佩戴耳罩是一种被动的防噪措施,它还会影响作业人员对现场声环境的判断。因此,最好还是从噪声的源头和传播途径进行控制。

     

    6.7 场地消毒作业

    6.7.1 垃圾转运场地可采取机械性消毒、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热消毒法及多种方法组合消毒。

    6.7.1 垃圾转运站是细菌积聚的场所,站内设备、地面墙角甚至是空气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细菌,对垃圾转运站的消毒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在多种消毒方法中,使用最多的还是化学消毒法。

    各种消毒方法参见附录5。

    6.7.2 消毒剂的使用应注意以下事项:

    正确选择消毒剂及处理剂量;

    2 稀释过的消毒剂要一次用完,并将原液储存于冷暗处;

    消毒时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不要永久使用同一种消毒剂,常用复式消毒,定期换用各种不同消毒剂。

    6.7.2 一般认为,消毒处理剂量和消毒效果及其副作用都成正比。久用一种,可能使一些该剂无法杀灭之病原大量增殖,所以常用复式消毒,定期换用各种不同消毒剂。

    不能盲目相信消毒的效果。要充分认识到,在垃圾转运站营运工作中,消毒不是万能的,必须配合卫生管理、药物防治,才能控制病菌的发生。

    6.7.3 作业场地应采用以下消毒措施:

    根据气候变化和蚊蝇密度,适当调整药理和消杀次数;

    做好消毒记录,每日应对消杀面积、药品用量进行详细记录;

    严格执行药品领取手续和管理制度,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剩余药品应及时存入远离办公、生活场所的仓库;

    消毒结束后,必须将消毒设备冲刷干净并及时保养。

    6.7.4 场地消毒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对垃圾转运站地面、内墙、外墙等表面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每日应对进站垃圾喷洒药物进行消毒,以及对垃圾料斗、外箱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垃圾压缩箱的卫生整洁。

    6.7.4 喷雾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消毒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由内向外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应不

    6.7.5 垃圾转运站及运输车辆清洁消杀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为防蚊虫滋生、病菌传染,保洁单位应制定清洁消杀处理作业方案,定期对垃圾站点和垃圾运输车喷洒消毒药物和灭蚊蝇药物。垃圾转运站及运输车辆清洁消杀作业工作明细见表6-1。



    6-1 垃圾转运站及运输车辆清洁消杀作业工作明细表

    作业项目

    作业时间

    工作流程要点

    作业标准

    垃圾站点清洁作业

    每日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清运完后

    用小水车装载清水对垃圾收集点的地面进行冲洗,清洗后的水应排尽,确保垃圾收集点附近无污水残留,每周对收集点的垃圾桶进行两次清洗,垃圾桶要摆放整齐。

    垃圾转运站点无强异味、无蚊蝇滋生、无污水横流、无有碍观瞻现象

    垃圾站点喷洒消毒药品

    每日垃圾清运完后

    进行喷洒药物消毒工作。工作人员做好劳动个人防护工作。在装满水的喷壶内,消毒药品倒入喷壶内,充分稀释,应特别注意水和药品的稀释比例。

    垃圾站点灭蚊蝇作业

    每日垃圾清运完后

    工作人员做好劳动个人防护工作。在装满水的喷壶内,消毒药品倒入喷壶内,充分稀释,应特别注意水和药品的稀释比例。

    垃圾运输车清洁作业

    每日垃圾清运完后

    用清水对垃圾清运车进行彻底清洗。

    车辆外部无灰垢、无污渍

    垃圾运输车

    消毒作业

    每日垃圾清运完后

    进行喷洒药物消毒工作。工作人员做好劳动个人防护工作。在装满水的喷壶内,消毒药品倒入喷壶内,充分稀释,应特别注意水和药品的稀释比例。喷洒药物要彻底。

    垃圾运输车

    灭蚊蝇作业

    每日垃圾清运完后

    对垃圾车的各个部位进行灭蚊蝇作业。



    6.7.6 灭蚊消鼠可采用以下措施:

    1在蚊蝇容易聚集处设置灭蚊器、药条等器具;

    每天下班后对设备和场地进行清洗,并定期喷洒灭蚊蝇的药物;

    垃圾转运站应综合采用环境灭鼠、物理学灭鼠、化学灭鼠、生物学灭鼠和生态学灭鼠等多种方法灭杀老鼠。

    6.7.6 根据垃圾转运站的实际运作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预防和消灭老鼠:

    A、环境灭鼠:搞好垃圾转运站环境卫生、清除周围的杂草、随意堆放的物品,地面做到干净整洁,排尽污水,各种用具收拾整齐,角落地方经常检查,不使鼠类营巢。垃圾清理干净,断绝老鼠的食物,鼠的食物不仅包括人的食物,还包括饲料、垃圾、食品行业的下脚料、粪便等,使老鼠得不到食物而被动地去吃投放的毒饵,以达到消灭老鼠的目的。

    B、物理学防制法:对于小老鼠,用粘鼠板的效果安全可靠,粘鼠板要沿“鼠道”布放,放在门的后侧和橱柜的底部,保留3—5天可以奏效。传统的鼠夹、鼠笼,诱饵要新鲜,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可选用油条、花生仁作诱饵,以增强诱捕作用。一般第一个晚上因有“新物反应”老鼠不易上笼,二、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对所有的下水道进出口要用网孔小于1×1公分的铁丝网罩,防止老鼠窜入。

    C、化学灭鼠法:化学药物防制主要是采用高效低毒的慢性灭鼠毒饵。注意事项,一是投放前要断绝鼠粮,迫使老鼠吃毒饵。二是要整理好垃圾转运站卫生,清理各种场所的堆积物,减少老鼠的栖身场所。三是毒饵投放到位,数量要足。灭鼠毒饵要投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暗角,每15平方米的房间投放2-3堆,每堆5克;室外要在沿墙、下水道、绿化带、垃圾房等处,每隔10米投,每堆10克药物,投放后药物要保持3天。四是在投放药物后3-5天,要检查有否死鼠,及时清理,防止环境污染。

    D、生物学灭鼠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天敌灭鼠,鼠类的天敌很多,主要是食肉目的如黄鼬、野猫、家猫、狐等,鸟类中的猛禽如鹰、猫头鹰等,还有蛇类。因此保护这些鼠类天敌,对减少鼠害是有利的。

    E、生态学灭鼠:也就是通过改良环境,包括防鼠建筑、断绝鼠粮、农田改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处所等,也就是控制、改造、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生态学灭鼠是综合鼠害防制中很重要的一环。


    7 安全环保卫生

    7.1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7.1.1 生产作业人员应了解安全生产常识,熟悉本岗位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7.1.2 各级生产作业人员均应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

    7.1.3 基层单位负责人应定期检查考核生产作业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

    7.1.1~7.1.3 作业负责人对不同岗位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资料一式三份,双方签字各留一份,另一份作资料保存。各班组每天要根据管理员签发的安全交底卡、工序程序技术要求卡进行有针对性的班前讲话,讲话应有记录。

    7.1.4 为实现班前安全活动的常态化,应做到以下两点:

    每个班组每天上班前,由班长认真组织全班人员进行安全活动,总结前一天安全作业情况。

    对班前使用的机械设备、作业机具、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周围环境等认真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完好,才能开始作业。

    7.1.4 班组安全活动,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做到遵章守法,实现安全生产的途径,各班组必须做好此项活动。班组长(作业负责人)在每月规定日期前要将上个月安全活动记录交给安全员,安全员检查登记并提出改进意见之后交资料员保管。

    7.1.5 收运车驾驶员安全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驾驶车辆必须符合安全行车规定,并持有有关部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和牌照。

    严格执行车辆例行保养制度,保持车辆完好整洁,漆色完好。凡有故障的车辆严禁使用。出入各站应履行签字手续。

    谨慎驾驶,保证行车的安全,按照生产调度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地点、车速行驶,中途不准任意停车,如确需停车时,应有专人看守。

    遵守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服从交警及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按规定路线行驶。

    服从装卸人员指挥,未经装卸人员许可严禁启动车辆。

    作业现场严禁烟火。

    为保障运输安全,应及时排除常见故障。

    7.1.5 安全生产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驾驶员的安全作业一定是以企业、部门、班组、岗位安全生产体系为基础的。层层具体落实运输车辆的维护、修理、检测工作;协同安全员对运输车辆的定期安全检查和回场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确保车辆技术性能良好;做好出工和出车记录,包括人员姓名、车号、出发地和目的地等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强化对驾驶员联系与监督;对节假日或特殊时期的任务安排做好提前设计,合理安排车辆轮检和人员轮休。

    专职安全员应根据企业标准及管理条例,组织落实运输车辆的维护、修理、检测工作;组织对运输车辆的定期安全检查和回场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确保车辆技术性能良好;参与有关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建立车辆安全技术档案。

    7.1.6 水面清捞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各岗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2 清捞作业人员在进行水域作业时应穿救生衣等防护用品,应习水性,会游泳。

    3 作业设备应保持正常状态,运行部件应设有安全防护罩和安全警示标志。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严禁违规操作运转。

    作业过程中应控制船舶速度,并应随时观察水域水流状况、船舶移动、风向潮汐等情况;船舶通过桥梁、管线等跨河建筑物时应观察上空情况,定点作业时应系好缆绳,确保作业安全。

    5作业过程中,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在确保人员及水上交通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检修与维护。

    7.1.6 现对于陆地收运作业,水面清捞作业安全隐患更大,故更应该注重和强化安全正产作业管理。

    7.1.7 垃圾装卸及现场保洁安全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作业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按公司要求统一着装,长发女性应盘发上岗。

    在车行道上作业时应按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设置提示、警示标志。

    在转运现场作业应注意进出车辆及往来人员,确保人身安全。

    7.1.7 垃圾装卸及现场保洁的最大安全隐患是场站内的通行车辆,故应将其作为安全管理重点。

    7.1.8 作业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能熟练应用现场消防器材。

    7.1.8 企业应有作业场地消防预案;应对企业职工进行消防教育及培训;应在作业场地进行消防演练。

    7.1.9 作业人员发现垃圾中有残留火种、现场电线掉落、电线损坏等现象时,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火苗、火种应及时扑灭。

    发现电线掉落,应关闭电源后,再将其复位,或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发现电线破损等问题,应关闭电源,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对于其他不确定事故或事故苗头,应中止作业,保护现场,及时上报处理。

    5 对于无法解决的严重事故,注意安全撤离,并及时上报处理。

    7.1.9 本条重点列举了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几类诱因,及防控举措。

    7.2 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7.2.1 收运作业过程中粉尘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维护维修装载作业点上方的喷雾装置,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装载作业点上方的喷雾装置应在物料倾倒前开始喷雾,在物料倾倒停止后结束喷雾;

    运输过程中确保垃圾装载容器保持密闭状态。对于临时运输的敞篷车或船舶,必须用帆布、盖套及类似物品严密遮盖;

    清理装卸作业后的场地时应轻扫缓倒,避免扬尘。

    7.2.1 粉尘控制措施及控制力度还应随地域、季节、时间及物料性状不同进行调整、改变。如南方湿度大于北方,冬季湿度大于夏季,这时粉尘量较小,喷雾强度可相应调小。同理,垃圾含水率高,粉尘较少,喷雾强度亦可相应调小,反之亦然。

    7.2.2 收运作业过程噪音的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经常对机械进行保养,尽量使其噪音降低到最低水平;

    严格控制各种保洁器具、车辆及船舶的噪音,严禁使用不符合噪音标准的汽车、机械;

    作业车辆、船舶及设备在工作时如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应对其进行降噪技术改造,直至满足环境要求为止;

    临时备用发电机应设置在远离民居的地方,并采用密闭形式,设置消音装置,减少对两侧居民的噪音和废气污染;

    严禁夜间使用高噪音、高震动设备。

    7.2.2 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的一般程序是首先进行现场噪声调查,测量现场的噪声级和噪声频谱,然后根据有关的环境标准确定现场容许的噪声级,并根据现场实测的数值和容许的噪声级之差确定降噪量,进而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控制方案。

    作业车辆是一个复杂的噪声源,其主要来源是发动机和底盘。所以要想有效地降低作业车辆的噪声,就应该搞好对发动机噪声和底盘噪声的控制。垃圾收集/转运站在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测得的噪音值,应不超过表7.2.2规定的标准限值。

    7.2.2 各类区域垃圾收集站的环境噪音标准限值【单位:等效声级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0

    50

    40

    疗养区、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55

    45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2

    60

    50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

    65

    55

    工业区

    4

    70

    55

    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7.3 作业现场环境卫生

    7.3.1 作业人员应着工作服上岗,佩戴口罩、袖套、帽子等劳动防护用品,下岗后应更换工作服,进行个人卫生清理、清洗。

    7.3.2 每天换岗或下班前应整理、清洗作业场地。

    7.3.3 应定期对作业场地进行消杀。

    7.3.1~7.3.3 高温季节应强化作业现场环境卫生与作业人员卫生的管理;应加大蚊虫消杀密度与强度。


    8 突发事件与应急保障的处置

    8.1 突发事件处置

    8.1.1 作业人员应了解公司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熟悉应急预案中与本岗位相关的内容与要求。

    8.1.2 在大风、雷暴雨、洪水、大雾、寒潮、高温等灾害性气候以及大潮汛期间,应按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时间,暂停陆地与水上作业与运输,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8.1.3 收运作业现场发生交通事故、火灾、刑事案件等社会突发事件时,应中止收运作业,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8.1.4 作业人员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应中止收运作业,就近就医,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8.1.5 收运垃圾中发现易燃易爆物、人畜残肢、病死禽畜等异物时,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由其进行处置或按其要求处置。

    8.1.6 被辐射、感染的生活垃圾应按特殊废物处理,不能运送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8.1.7 因作业车辆、船舶及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不能完成作业任务时,应立即报告上级管理部门,重新调配资源。

    8.1.1~8.1.8 提出了突发事件状态下垃圾收运的应对举措与要求。

    8.1.8 因前端/后续环节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收运作业无法正常进行时,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按其指示开展工作。

    8.1.8导致无法正常收运作业的原因包括:前端未能按时收集垃圾,后续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或遇大修不能接收垃圾,途中道路桥梁损坏不能通行等。

    8.1.9 遇到不可抗力事件时,应按照上级部门的指令或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8.1.9 不可抗力事件,其造成的危害与破坏将是全局、多方面的,不是单一部门/机构能够应对的,必须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协调下应对处置。

    8.2 应急保障措施

    8.2.1 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大型社会活动垃圾处理应急预案,以便及时清运大型活动现场产生及残留的垃圾。

    8.2.1 大型活动包括集会、演唱会、婚礼等。举办大型活动时,人流量非常集中,相应的垃圾产生量也会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人员及设备将垃圾收集及时清运,否则会影响市容市貌及周围环境卫生。

    8.2.2 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节假日垃圾处理应急预案,以便及时清运节假日产生的大量垃圾。

    8.2.2 节假日时,景区的人流量会剧增,垃圾产量也大大增加,如果相关部门不及时清运,会破坏景区的优美环境,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此外,节假日时,许多人会选择聚会或逛街购物,在大型的购物商场及街道也会产生大量垃圾,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增派人员清运垃圾。

    8.2.3 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大型网购活动建立快递垃圾处理应急预案,以便及时清运网购活动期间产生的大量快递垃圾。

    8.2.3 大型网购活动,包括618、双十一等,期间网购交易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快递包装垃圾也大大增加,快递垃圾体积较大,以纸盒、塑料袋居多,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占用垃圾箱,影响市民投放垃圾,且随意堆积的快递垃圾也会影响市容市貌。

    8.2.4 垃圾收运企业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就大型社会活动、节假日、大型网购活动等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生产作业应急预案及保障措施,在专用机械设备、作业人员上进行必要储备。

    8.2.4 垃圾收运企业关于应急保障的措施,除了在清运车辆等专用机械设备、手机运输作业人员上进行必要储备外,还应具有快速动员、跨区域调度的能力及手段。

     

     


    附录1:典型水平压缩转运工艺

    工艺特征及技术路线简介

    (1)收集车进站称重及卸料:前段垃圾收集车/运输车进入垃圾转运站,经电子汽车衡自动称重,再沿转运车间侧面坡道/引桥进入卸料平台(平台高一般为2.5m,该方案为固定式直接后平台上料,平台高度1.2m),倒车停于收料坑/受料斗卸车位,开始卸料。此时抽风除尘系统自动开机运转,把收集车卸料时产生的粉尘及臭气用管道吸进净化除尘塔内进行除尘除臭,同时卸料口上不及车间内开始自动喷洒植物液进行去味除臭。(抽风除尘系统、喷雾除臭系统均为选配)

    (2)机厢自动对接:钩臂车先将空垃圾厢的尾门密封门举起打开,再将垃圾厢放到压缩机前的移厢平台上,移动移厢平台使空箱与压缩机进行对接——压缩机的推拉装置自动将空厢拉入并与压缩机结合,锁紧装置自动将垃圾厢与压缩机拉紧并锁紧,提门装置将垃圾厢装料门(闸门)自动提起。此时,机厢对接工作完成,即可进行上料和压装。强大的锁紧力将机厢牢牢锁紧,机厢接合部位还设有严密的密封装置,可确保在垃圾压装过程中无任何垃圾和污水洒露。

    (3)上料、压装及关门:收集车不断从后部卸料平台上将垃圾卸入压缩机上部料斗,压缩机推头再不断将垃圾压入垃圾集装箱内,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垃圾厢装满并压实(设有满载报警信号),最后,推头进一步加压保压后退回,此时,提门装置在推头特别配合下将装料闸门缓慢放下并严密关闭。专有特别的关门机构及技术,可确保垃圾厢闸门关闭时无任何垃圾夹渣。

    (4)机厢自动分离:锁紧装置自动将满载垃圾厢的锁紧解除,推拉装置将垃圾厢推开一段距离。

    (5)垃圾厢转运:勾臂车将满载的垃圾厢勾起吊装至勾臂架上,并将尾门外侧的自动密封门密封(二重密封),再将垃圾厢运往垃圾填埋场、焚烧场或站内临时存放地。

    (6)集装箱呈全密封结构,尾门外侧设有独有的自动密封门,因此在垃圾转运过程中可确保没有任何污水渗漏。

    (7)垃圾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包括压缩机和垃圾厢产生的渗沥液,通过浅沟或暗管统一收集至污水沉降池,再集中排往城市污水管网,或排往污水暂存池,再由污水车运往处理厂处理。

    (8)为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避免等厢现象,压缩机前设有移厢平台设备,实现快速换厢。

    工艺路线简图

    图1-1表示的是站内水平压缩转运的工艺流程,实际布局可因地制宜进行调整。


    1-1 水平压缩转运工艺流程示意图



    直压式水平转运工艺

    直压式水平转运工艺是指在垃圾压缩系统中将卸下的垃圾通过液压缸直接水平压入垃圾转运车直至压满的过程。直压式水平转运工艺垃圾压缩系统中压缩段较短,转运车辆负载没有预压式车辆大。直压式水平转运工艺如图1-2所示。

    1-2 直压式水平转运工艺示意图

    预压式水平转运工艺

    预压式水平转运工艺是指在垃圾压缩系统中将卸下的垃圾先通过液压缸水平压缩为块状,多次压缩形成多个块状,再将所有块状垃圾一次性压入垃圾转运车的过程。预压式水平转运工艺垃圾压缩系统中预压段较长,钢板较厚,转运车辆负载较大。预压式水平转运工艺如图1-3所示。

    1-3 预压式水平转运工艺示意图

    钩臂车作业要点

    (1)钩臂式运输车垃圾厢钩装按照以下作业步骤进行钩装:

    ① 拉起驾驶室内手刹手柄,使车辆处于驻车状态。

    ② 打开驾驶室上电池离合器按钮开关(红色翘板开关),使电池离合器电路通电。

    ③ 旋转控制盒上端红色按钮,按按钮上指示的方向旋转,此时将会发出“嘀嘀”的蜂鸣声,表示电磁离合器接通;接着按住控制操纵盒最下方的按钮“下”不松手,主拉臂开始工作,拉臂油缸伸出,主拉臂绕翻转架前铰链轴旋转,拉臂处于钩箱位置,适当调整拉臂钩高度并与箱体弯钩对准,松开“下”按钮。

    ④ 下车观察垃圾厢后门下端锁紧手柄是否处于锁紧状态,如没有处于锁紧状态或锁紧不可靠,应扳动锁紧手柄,确保垃圾厢后门锁紧手柄把垃圾厢后门与垃圾厢锁紧在一起。

    ⑤ 观察垃圾厢垃圾投入门是否关闭,没有关闭的关闭垃圾投入门,并让垃圾投入门操作手柄处于锁紧状态,确保垃圾投入门锁紧后,方可进一步操作。

    = 6 \* GB3 ⑥ 当拉臂钩对准厢体弯钩时,按住控制操纵盒中间的“上”按扭不放,主拉臂油缸回收,拉臂钩钩住厢体弯钩,垃圾厢开始吊起,并继续钩上车。

    = 7 \* GB3 ⑦ 当垃圾厢体落放到副车架上后,松开控制盒“上”按钮,按住控制操纵盒中间的“左”按扭不放,锁紧油缸伸出,将车箱与副车架牢固锁紧在一起。

    = 8 \* GB3 ⑧ 按下控制盒最上方的红色按钮,断开电磁离合器电源,不再有“嘀嘀”的蜂鸣声,表示电磁离合器停止工作。

    (2)垃圾厢物料装厢的钩装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垃圾厢内垃圾的重量不得超过车辆所允许的范围。

    ② 垃圾厢体的纵梁应位于附车架尾部两后滚轮之间。否则,应调整车辆位置,保证车辆纵向中心轴线与垃圾厢纵向轴线重合。

    ③ 装厢动作工作时,可根据垃圾厢收集垃圾的重量,适当加大发动机油门,以便垃圾厢能顺利起吊实现装厢(根据装厢工作情况而定)。

    ④ 当完成装厢、卸料、卸厢等相关操作后,应及时关闭电磁离合器操作按钮,保证电磁离合器处于断电状态,特别是整车处于熄火状态时,更应注意,使电磁离合器处于断电状态,否则将会造成电瓶供电消耗很大,导致亏电而不能正常启动车辆。

    ⑤ 一般情况下,液压调压阀的压力不宜调整,车辆出厂前都已调好。

    (3)钩臂车简图如图1-4所示。

     1-4 钩臂车示意图


    附录2:典型垂直压缩转运工艺

    工艺特征及技术路线简介

    (1)垃圾的卸料、装箱和压缩

    垃圾收集车首先经称重计量后,沿坡道进入转运站作业车间的二层卸料大厅。在车间的二层卸料大厅内,收集车掉头、倒车,尾部对准竖直放置的容器进料口。(这时,容器已安放就位。顶端的进料门已打开,容器上方的卸料溜槽放下,围成一卸料漏斗)垃圾收集车以后倾自卸或者推卸的方式将垃圾卸入容器内。

    容器装满垃圾后,操作压实器沿水平导轨移动至容器的正上方,将容器内部的垃圾压缩。然后再往容器内卸入垃圾,装满后再压,直到容器内的垃圾达到设计的装载量,这时将卸料溜槽收起和将容器顶端的进料门关闭。如此即完成一次垃圾的卸料、压缩及装筒作业。一般情况下,垃圾渗滤液留在容器内和垃圾一起运至垃圾处理厂,这样导致垃圾转运量增加,而且加大垃圾处理厂垃圾的含水率,降低垃圾焚烧热值。因此,在本容器内增设渗滤液收集装置,当往容器内压装垃圾时,被挤出渗滤液就沿着容器内渗滤液收集通道流出,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2)容器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

    容器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过程由一部车(大型垃圾转运车)来完成。转运车的底架由液压驱动,倾角可达72°。容器装车时先由钢丝绳提升倾斜,将容器与底架相贴,然后再缓慢地回到水平位置。

    大型垃圾转运车(以下简称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运至处置场所,完成卸料作业后,空容器由转运车运回转运站。在转运站内,将容器置于空泊位上或暂存空箱区。

    (3)容器在转运站内的移动

    除上面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的功能外,转运车还具有移动容器的作用。即在垃圾进站高峰期和交通不畅时,利用站内的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移动至站内的容器放置点,待运输转运车返回后即可将容器装车外运。另外,转运车返回转运站时,如果没有空闲的泊位,可将空容器竖直地放到站内的容器放置点,等待复位。这样,可减少转运车的配置数量,降低设备投资,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1 工艺路线简图

    2-2表现的是站内垂直压缩转运的关键流程(垂直受料——水平运输)。

    2-1 垂直压缩转运工艺流程示意图

    垃圾罐垂直/水平状态转换

    垂直垃圾罐放倒呈水平状态进行运输的关键工艺环节,如图2-2所示。

    2-2 垃圾罐垂直/水平状态转换示意图


    附录3:臭气和灰尘的典型处理工艺简介

    1 文丘里洗涤除尘+生物过滤池

    卸料大厅的臭气和灰尘由设置的吸风罩吸走,通过管道与文丘里洗涤除尘器及分离器联接,去除尘土后,经管道输送至后续的生物过滤池进行除臭。空气流从生物过滤池的底部通向顶部,并从建筑物的顶端排入大气,其工艺如下图3-1所示。

    3-1 文丘里洗涤除尘+生物过滤池

    此工艺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投资较省。缺点是文丘里洗涤除尘器能耗较大,噪音较大,生物过滤池面积过大。
    2 喷淋+吸附 (再生)喷淋+吸附是一种蝉蛹的降尘除臭方法。现场的喷雾装置控制了垃圾粉尘的飞扬,废气被吸风罩收集,通过吸风管道至喷淋塔,经喷淋塔去除粉尘和部分有机类异味,进入DLMP除味系统,脱除有机类异味和微量无机类异味,经除味后的净化气体通过烟囱排放到室外。当活性炭纤维吸附能力达到80%时,停止进异味气体,采用专利技术制造的PCAT再生设备将活性炭纤维吸附的异味分子去除,并分解催化为CO2和H2O之后排向大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专利技术制造的PCAT再生设备,使用中频、高压的电场,采用分子共振的原理,在常温下将异味的有机碳氢化合物分子电离,变成H和C4等离子体。系统构成如下图3-2所示。

     3-2 喷淋+吸附

    3 加湿+生物过滤器

    结构上与文丘里洗涤除尘+生物过滤池相似,只是改进了原来粗放除臭结构及材料的方式,采用微生物膜代替了堆肥、泥煤、树皮、植物或碎木的混合物作为菌床,运行更为可靠,并克服了前述方法体积过大的缺点。设置了加湿装置,气体经加湿并除去灰尘后进入生物过滤器,通过附着在过滤介质的表面,经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分解为CO2、H2O和无害的碱。该过程对去除氨和硫系列的恶臭成分有较好的效果。工艺如下图3所示。

    3-3 加湿+生物过滤器

    吸附和生物过滤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对低浓度、大风量气体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但生物过滤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要低一些,而吸附则更可靠一些。


    附录4:转运站压缩系统减震降噪措施及要点

    1 压缩机减震降噪

    转运站噪声中,压缩机及其管道系统是其主要的噪声源,所以站场的降噪首要考虑的就是其主要噪声源的降噪。对于压缩机的减震降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动平衡法降低基频

    检查轴弯曲段各部间隙,更换轴暖,加固基础,调整压缩机水平度,调整压缩机排气端间隙,清理入口管道的焊渣及脏物,加固出口管道,每次拆装都需严格校正。

    (2)校正马达轴与压缩机主轴同轴度

    考虑压缩机轴与电机轴相对位置成一定角度的特殊情况,进行间轴度调节,使其在联轴器传动芯子的有限范围内,并且不超过0.08mm。重新开机后震动可大大降低,达到运转平稳。

    (3)紧固零部件,改善装配间隙、减小轴承震动,降低机器噪声

    压缩机运转产生声音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压缩机紧固螺栓松动、压缩机和电机间联轴器对中不良,转子运转不良。轴瓦过度磨损,会导致无法承载负荷,转子产生跳动,出现异常响声。通过检查紧固螺栓松紧度,使其达到规定值,调节联轴器对中,更换磨损件,调整各项装配间隙在规定值范围内,从而使得机器运转声音正常,以降低机器噪声。

    (4)机组加装隔声罩

    如果压缩机的机体辐射噪声较强,或现场要求降噪效果较高,可对压缩机机组整体加装隔声罩。隔声罩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机械动力性噪声、震动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的向外传播,并且由于在隔声罩内壁中采用了吸声材料,能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还可以有效地吸收噪声、阻止噪声向站场内辐射,使站场内噪声下降。为了有利于机组通风散热,隔声罩应设置进、排气消声器。

    2 压缩机管道的防震降噪

    压缩机的管道震动,是现场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管道震动不但会导致管道、支架及建筑物震动的疲劳损坏,并且辐射噪声。为此,对管道系统可采用下列方法防震降噪:

    (1)在进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在整个压缩机组中,进排气管道口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为最强。在进排气口安装消声器是解决这一噪声的最有效手段。一般可将进排气口引到站场外部,然后加装消声器。因进排气噪声呈低频特性,所以,一般加装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如设计带插入管的多节扩张室与微穿孔板复合式消声器,最大消声可达20dB以上。

    (2)管系减震以达到降噪。实践表明,多数管道的震动均为气流脉动引起的。因此,要降低管道震动,必须减小气流脉动。在现场可采取以下几种防震降噪措施:

    ① 合理设置缓冲器。缓冲罐安装在压缩机气缸的进气口或排气口附近,既可以将压缩机气缸(震源)与管道隔离,又可使管道内脉动的气流在缓冲罐中得以消减;缓冲罐可以改变管道系统的气柱固有频率,使气缸和缓冲罐间的气柱固有频率值大大提高,从而可以避开低阶气柱共振;缓冲罐同时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对高频波有强烈的衰减作用。

    ② 设置集管器。多台压缩机并联运行时,必须使用集管器,以控制脉动气流的压力不均匀度在许用范围内。集管器的通流面积要足够大,通常应满足:总管面积大于或等于支管面积之和的3倍,否则缓冲效果不明显;另外,要注意分支管的长度,必须避开一阶和二阶气柱共振。

    ③ 排气管中加装节流孔板等滤波元件。节流孔板等滤波元件相当于阻尼元件,对气流脉动起到减弱作用。由于气流截面积的变化,造成声学边界条件的改变、限制管道的驻波形成,从而降低了管道的震动和噪声辐射。节流孔板一般装在容器与管道连接处附近。

    ④ 避免气柱与结构共振的方法。分别计算压缩机的激发频率、管系的气柱固有频率及机械固有频率.并使这些频率相互偏离±30%。通常必须避开一、二阶固有频率,并尽可能避开一些更高阶次的频率,使管系避开共振管长区。管系气柱固有频率取决于管道的配管方式、长度、通流面积、容器容积的大小和安放位置、以及气体的种类和温度等。改变管道和容器的尺寸以及它们的配置,可以改变管系的气柱固有频率并能避开共振。避开共振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管道的长度。

    ⑤ 管路安装隔震器。管道系统的结构噪声是由震动引起的,要实施对管路的结构噪声的控制,则要先对管路实行减震。目前比较常见的减震器是管路橡胶减震器。橡胶是一种粘弹性材料,管路橡胶减震器就是利用橡胶的内部摩擦阻尼特性,来衰减管路震动和噪声的能量。管路橡胶减震器能良好地隔离管路的震动,从而达到对管路系统结构声的有效隔离。改变橡胶减震器的布置方式,可实现对直管的横向减震和纵向减震。

    (3)改善排气孔口形状降噪。排气时在三角形排气孔口顶部产生局部气流,形成局部激波,产生噪声,可以通过三角形顶部用圆弧过度来克服局部激波噪声。减少其进排气管的气流速度,降低压缩机运动部件的冲击。国内一些压缩机生产企业在进油分离器的排气口形状作了一定的改进。例如将平口改为斜口或在出口部安装合适的排气消声器,降低了气流冲击速度,均布了气流方向,可降低气流噪声3~5dB。

    3 储气罐噪声的消除

    压缩机不断地把气体排注到储气罐内,罐里的压缩气体在排注气流的激励下会发生共振,在中心存在声聚现象,产生较强的噪声,并通过储气罐的壳体向四面八方辐射。要降低这一部位噪声,可在罐内适当位置上悬挂吸声锥体。利用锥体的吸声作用,破除罐内形成的驻波,可降低噪声5~8dB,从而取得降噪效果。

    4转运站噪声的综合控制措施

    压缩机的噪声很大,如果对每台压缩机进气口都安装消声器,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投资也难以接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降噪效果,但整个站场里噪声水平并不能得到根本改善。根据转运站的工作特点,可建造隔声间和在机房内适当进行吸声处理。

    (1)建造隔声间。隔声间是在转运站内建造相对安静的小房子,以供操作者休息用,而且其门窗均做声学处理。在站场内建造隔声间,打破过去人机一室或只有一墙之隔的工作环境,作为值班人员的停留场所和监控室,这是比较理想和容易实现的,而且投资少。实践表明,转运站内建造隔声间,可使噪声控制在60~65dB(A)以下,大大改善工作环境,此方法是保护转运站内工作人员免受噪声之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在转运站内进行吸声处理,可在顶棚上平铺吸声材料或吊挂吸声体,在墙壁的内表面装饰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人为增大室内表面的吸声系数,压缩机发出的噪声碰到吸声材料,部分声能就会被吸收掉,使反射声能减弱。这样可降低噪声4~12dB。站场内设计固定的厚玻璃窗,厚度可根据现场降噪要求选定,提高其隔声效果;站内用于通风的能开启的窗户,都要安装消声百页窗或隔声窗,它如同一个阻性片状消声器,起到消声效果;对于转运站的门可用隔声门,这些办法既保证了采光,又降低了噪声通过门窗向外传播。


    附录5:作业场地消毒方法简介

    1 机械性消毒

    机械性消毒是通过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将大量的病原体清除掉,然后再配合其他消毒方法彻底杀灭病原体。

    2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常用的有:高温、干燥、紫外线等。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阳光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使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燥亦有杀菌作用。

    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致病菌,在直射的阳光下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被杀死,就是抵抗力很强的细菌芽胞,连续几天在强烈的阳光下反复曝晒。也可变弱或被杀死。

    人工紫外线消毒:应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必须光滑、无污物,室内必须清洁(尤其是空气尘埃要少)。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25px,灯管周围1.5~2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消毒时间为l~2h。房屋消毒每l0—15m2面积可设30W灯管1个,最好每照2h后间歇1h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当空气相对湿度为45%~60%时,照射3h可杀灭80%-90%的病原体。若灯下装一小吹风机,能增强消毒效果。

    (2)高温消毒是最常用且效果最确实的物理消毒法,它包括巴氏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火焰消毒、焚烧,在畜禽的消毒工作中应用的多是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焚烧。

    3 化学消毒法

    常用消毒药品的种类有:

    (1)酚类消毒剂。如苯酚(石炭酸)等,能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而呈现杀菌作用。

    煤酚皂溶液(也称甲酚皂溶液,来苏儿)市售商品含甲酚50%。

    本品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酚类消毒剂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使用时注意自身防护。

    (2)乙醇类消毒剂。如70%乙醇等,能使菌体蛋白凝固和脱水。而且有溶脂的特点,能渗入细菌体内发挥杀菌作用。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3)酸类消毒剂。如硼酸、盐酸等,能抑制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物质代谢。乳酸可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水解。

    (4)碱类消毒剂。碱类消毒药如氢氧化钠,能水解菌体蛋白和核蛋白,使细胞膜和酶受害而死亡。

    火碱(又称苛性钠、氢氧化钠):具有很强杀菌、杀病毒作用,常用于病毒性感染及细菌性感染的消毒,对细菌芽孢和寄生虫卵也有杀灭作用。用法是:2%的火碱溶液用于病毒性和细菌污染的消毒,5%的溶液用于杀灭细菌芽孢。但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能灼伤皮肤和黏膜,对纺织品等有损坏作用,使用时注意自身的防护。

    石灰: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加水即可成为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属强碱性,吸水性很强。熟石灰对一般细菌有杀灭效果,但对芽孢无效。因为价廉易得,常用于墙壁、地面、废物池及污水沟等的消毒。消毒浓度为10%~20%石灰水。石灰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CO2)变成碳酸钙沉淀而失效,故石灰水需现配现用。

    (5)氧化类消毒剂。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一遇有机物即释放出初生态氧,破坏菌体蛋白和酶蛋白,呈现杀菌作用。

    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起氧化反应,氧化后分解出氧具有杀菌作用。

    过氧乙酸:市售品为20%溶液,遇热易爆炸,有效期为半年,稀释液只能保持药效3~7天,故应现用现配。

    本品的杀菌作用在于本身有强大的氧化性能,亦可分解出乙酸和过氧化氢等产物起协同的杀菌作用。本品的杀菌作用快而强,杀菌谱广,对细菌、病毒、霉菌和芽孢均有效。0.05~0.5%过氧乙酸可用于畜禽舍、食槽、水槽、场地的喷雾消毒及畜禽舍内空气消毒。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人体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时注意防护。

    (6)卤素类消毒剂。无机化合物有漂白粉、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等;有机化合物有氯胺-T、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其分解产物容易渗入细菌细胞内,对原浆蛋白产生卤化和氧化作用。

    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都有杀灭作用。其杀菌作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酸性环境中比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强;温度升高杀菌力也随之增强;有机物存在时,会减弱其杀菌力。

    次氯酸钠:作用与漂白粉相同。

    氯胺-T:为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其消毒作用温和而持久。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本品杀菌力较氯胺-T强,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和细菌芽孢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较漂白粉小。采用喷洒、浸泡等方法,0.5~1%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能杀灭一般细菌和病毒,5~10%溶液杀灭细菌芽孢。

    碘伏:碘伏是较理想的高效低毒消毒剂,对多种繁殖型细菌、芽孢、病毒均有杀灭作用。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最好,可用碘伏进行场地消毒。

    (7)重金属类消毒剂。如升汞等,能与菌体蛋白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产生杀菌作用。

    (8)表面活性类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百毒杀等,能吸附于细胞表面,溶解脂质,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和代谢中间产物流失。

    新洁尔灭:对一般细菌和部分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对结核杆菌、真菌和细菌芽孢杀灭效果不好。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粘膜、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混合应用,否则会中和失效。

    百毒杀:具有速效和长效双重效果,能杀灭细菌、霉菌、病毒、芽孢和球虫。根据消毒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使用的浓度也不同。

    (9)染料类消毒剂。如甲紫,利凡诺等,能改变细菌的氧化还原电位,破坏正常的离子交换机能,抑制酶的活性。

    (10)挥发性烷化剂。如环氧乙烷等,能与菌体蛋白和核酸的氨基、羟基、巯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使蛋白质变性或核酸功能改变,呈现杀菌作用。

    4 生物热消毒法

    生物热消毒法主要用于污染的粪便的无害处理。在粪便堆沤过程中,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使堆内温度升高到70℃以上。经过—段时间,可杀死病毒,病菌苗(芽孢除外),虫卵等病原体而达到消毒目的,同时又保持了粪便的良好肥效。生物热消毒对污染有一般病原体的粪便是一种很好的消毒方法,但该法不适用于由产芽孢的病菌所致疫病(如炭疽、气肿疽等)的粪便消毒。这种粪便最好予以焚毁。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109

    《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 179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 205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 47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 65

    《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 125

    《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CJJ/T 156

    《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技术导则》RISN-TG005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5号





2018年7月12日 14:25
收藏